都會裡的傳統節慶台北新莊弄過火

新北市新莊區

新莊保元宮弄過火

新莊保元宮弄過火

新北市新莊區

都會裡的傳統節慶台北新莊弄過火

新莊保元宮弄過火

2023-10-13

過火,是一種潔淨的儀式,在新莊稱之為「弄過火」,有文史工作者認為弄之意義在於「衝」、「闖」及「撞」之意涵在其中,因此就是指衝、闖過「火堆」。過火分可為五種:金紙堆、七星爐、炭火、檀香爐、火城;而另一類田調研究則將過火分為七類:過柴火、過烘爐火、過金紙火、過火城、過油鼎火以及過燈燭火。

而新莊保元宮的過火則較接近炭火或柴火。實際上,新莊保元宮的過火儀式,屬於一整場祭典中靠近末尾的儀式階段。在過火的前一個月到半個月,就開始進行密集的練習,而過火的前九天左右,則要進行一連串的儀式,來為九月初七的遶境與初九的過火作準備。雖然目前一般認為過火的目的在於除穢、潔淨等用意,但是承襲著前述保元宮一帶早期容易淹大水的說法,總幹事陳玉章認為過火也具有「壓制水患」的功用,此一說法可能源自於水火相剋的概念,所以才會認為過火能夠壓制早期此處容易淹水的狀況。

保元宮的過火,起源於何時?為何而起源?目前難有定論,只能根據這個儀式主要是服務於中壇元帥之慶典,而推論此儀式應在元帥來之後才出現,此儀式主要由廟內的「三層」來負責,部分耆老根據先賢聯上的「戊辰年」來推論過火和三層距今至少有152年。

相關文章

2023-10-13

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主祀清水祖師,相傳清乾隆年間先民自泉州安溪清水巖奉請清水祖師香火來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三峽、鶯歌、樹林、大溪的泉州籍移民倡議建廟,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於三峽建立長福巖清水祖師廟,並以姓氏分為七個股,由七股的信徒管理廟務。 七股的順序:第一股劉姓、第二股大集姓、第三股陳姓、第四股林姓、第五股中庄集姓、第六股李姓、第七股王姓,因而地方有「劉頭王尾」之說,七個股每年輪值一個股,由值年股(稱為「著股」)形成祭典組織負責當年祭典。

2023-10-13

二龍競渡,根據考証是由以前當地平埔族(噶瑪蘭人)所遺留的農暇娛樂活動演進而來,而噶瑪蘭人聚居淇武蘭港的考古紀錄,至少有300年以上,在漢人不斷移入的過程中,二龍競渡也加入漢人的傳說和信仰,如屈原給皇帝吃鹽的傳說與龍船公鎮壓水域等,村民依照祖先留下來的歷史故事、道德觀念,口耳相傳,再配合環境生活的需要,演變為一套村人自己的歷史邏輯和風俗習慣。

2023-11-08

保存者洪名秀女士(藝名洪明秀),為歌仔戲內臺時期著名苦旦。幼年在其父洪貞騰先生的器樂伴奏,及採借名家唱腔技巧的培訓下,積累疊字作韻的唱念功力。之後其父自組「登樂社」,延聘蔣武童、張慶樓、潘文漢等名師受藝,奠定扎實的藝術功底。劇團後改名為「大振豐歌劇團」,與其姐洪明雪搭檔成為當家主角。以清亮嗓音,細膩作表,生動演技,兼擅文武藝而聞名全臺。尤其擁有堅實的「腹內」,能夠展示臺灣歌仔戲「做活戲」的民間表演傳統,對於苦旦與武旦表演藝術,有獨到的演藝心得;而「三花」與「三八」等丑角表演藝術,也得心應手,表現出色。拿手演出劇目有《山伯英台》、《孟姜女》、《詹典嫂》、《三娘教子》、《雪梅教子》與《王寶釧》等傳統戲齣,演出經驗豐富,熟知並能正確體現歌仔戲的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保存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