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第一古廟

嘉義市東區

雙忠廟

雙忠廟

嘉義市東區

嘉義第一古廟

雙忠廟

2023-10-11

「雙忠廟」位於嘉義市東區忠孝路88號,興建於1689年(清康熙28年),相傳是嘉義市(諸羅山)第一所漢人創建的廟宇,故有「諸羅山首廟」之稱 。

奉祀的主神為唐朝安史之亂死守睢陽的忠臣張巡與許遠 。鄭氏時期臺灣因為兵屯瘴癘流行、水土不服,為安定軍心興建小廟奉祀張巡與許遠二神。清領之後神像才改由里民奉祀,於1689年(清康熙28年)正式建廟。1709年(清康熙48年)由參將張國、守備黃元驤重建廟殿 ,並增祀張巡夫人、部將雷萬春、南霽雲和二匹泥馬供兩位元帥使用 ,該廟的名稱也改為「雙忠廟」,俗稱「元帥廟」。

1846年(清道光26年)重修過,今廟仍保留當時重修的石柱。日治時期1895年(明治28年)8月21日,日軍占用雙忠廟。爾後1909年日本曹洞宗佔用雙忠廟為嘉義佈教所,長達15年之久,最後經信徒爭訟討回。1939年(昭和14年)因皇民化運動,雙忠廟神像收入嘉義城隍廟倉庫,匾額也因此大量佚失。二次大戰後,雙忠廟於1947年由仕紳黃文陶等人重建,將廟建築座向改為坐東朝西;於1949年完工,1967年修建拜亭,1978年再次重修 ,2007年興建會客室和倉庫。「雙忠廟」於2015年1月23日經嘉義市政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雙忠廟」為臺灣傳統廟宇建築,為磚木混合構造 ,由入口依次為簷廊與正殿,座向採坐東朝西向,樓層數為單層,面寬三開間。正殿前的簷廊為磨石子地坪,簷廊立有磨石子龍柱,柱上繪有八仙,為羅雹與其工班施作。正殿前簷對看堵為交趾陶龍虎堵,由林添木與陳專友分作。龍邊為雙龍搶珠,虎邊為虎子情深;龍邊裙堵為青獅,虎邊裙堵為白象。兩側頂堵皆以彩繪泥塑裝飾 。正殿裙堵下為石材櫃台腳。正殿明間牆體臺度為磚砌,明間外牆塗抹水泥砂漿。正殿明間入口處設有石獅,其門片為潘麗水1948年所繪的門神彩繪。屋頂為懸山頂形式,屋桁檁突出懸於山牆牆面,屋頂於九二一災後重建,由仰合瓦改為琉璃瓦。屋頂中脊上作福祿壽三仙及雙龍等裝飾 。

相關文章

2023-10-31

剝皮寮老街,就位於今日萬華老松國小的南側,地址為康定路173巷,老街北側的街屋與老松國小校園僅一牆之隔,南側的街屋則緊臨廣州街。創立於西元1896年的老松國小為一所歷史悠久的百年老校,校園建築北棟被指定為市定古蹟,東、西棟分別被指定為歷史建築。而老松國小旁也有了一座「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可供學童參觀學習。

2023-10-12

關於碧雲禪寺緣起,根據碧雲禪寺眾法師口述,蕭世源整理的《碧雲禪寺》廟誌中的記載,由於當地觀世音菩薩顯靈的傳說,於是當地信眾蔡陣、陳水、陳祿等人發起,並由信眾陳仁鑫邀請當時臺南超峰寺的住持義敏老和尚到本地看風水,爾後在大正年間,信眾們發起募捐,佛寺以俗稱「竹篙厝」的建築方式興建,材質主要是竹材和木材,並在隔年完工。

2023-09-26

北斗普度公壇,是位於臺灣彰化縣北斗鎮五權里的普度公(面燃大士普渡真君)廟,被列為彰化縣歷史建築,為北斗地區普渡重要地點之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