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地區最盛大的廟會活動

新北市淡水區

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

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

新北市淡水區

淡水地區最盛大的廟會活動

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

2023-09-26


淡水是早期中國泉州移民的新故鄉,因此泉州人崇拜的鄉土神祇「清水祖師」便成為淡水泉民的重要信仰神祇,早在清咸豐年間淡水街居民即已輪值供奉,後於昭和十三年(1938) 在原「蕭府王爺」廟址創建「淡水清水巖祖師廟」,其著名的「落鼻祖師」則與「清水巖祖師廟」輪值供奉。

而清代後期,地方居民曾為了驅除瘟疫而迎請清水祖師遶境,民間並傳說清水祖師曾在遶境途中「落鼻示警」,使民眾前來觀看脫落鼻子的神像而避開災禍。

到了日治初期,清水祖師遶境逐漸形成每年舉辦的例行活動。早期的清水祖師遶境只在有瘟疫發生時舉辦,日期並未固定,也以民間認為陰煞出沒的夜間為主。到了明治四十三年(1910)之後,清水祖師的遶境才成為每年固定在農曆5月6日舉辨的活動。除了因疾病容易在炎熱夏季發生流行以外,也據說是因為民眾提議可利用端午節的應景食品作為祭典供品以節省開支,而選擇在端午隔天舉行。 淡水清水祖師遶境在二十世紀初舉辦時,就有地方保正與企業紳商的參與支持,到了大正十二年(1923),更出現由各商會贊助製作獎旗與金牌的陣頭比賽,使廟會表演因各團體的競爭而更加多元精彩,主辦單位並邀請地方官員與警察擔任比賽評審,以拉近與官方的關係。透過主辦單位的宣傳以及《臺灣日日新報》長期對於廟會的相關報導,遶境儀式年年更加盛大,一直到日治末期皇民化運動期間也未被官方禁止。 隨著遶境儀式的興盛,清水祖師信徒在日治中期以後也日益增加。到了當代,甚至淡水地區以外的北部廟宇也都會派陣頭參加遶境,每年農曆5月5日、6日清水祖師遶境期間仍是淡水最熱鬧的日子,一方面是地方居民祈求平安、延續清水祖師信仰的宗教活動,另一方面也成為展現地方特色、外來遊客共同參與的盛會。

相關文章

2023-11-13

土地公信仰源自人民對土地的崇拜。《說文解字》:「土,地之吐生萬物者也。」因土地孕育萬物、生長五穀,供給人民生活所需,因此土地崇拜是許多民族共通的信仰。 中國的土地崇拜源起於上古時代的后土、社神信仰。先民祭拜天神,後來也進行祭拜地神的活動,但以「社」稱之。《說文》:「社,地主也,從示土」指出社即土地之主,社神即土地之神,而在《周禮》、《禮記》中都認為「后土,即社神也。」。由此可見,土地之神即社神,亦即后土。而先民將土地視為有神靈的。 由於土地遼闊無法遍祭,需封土立社分區祭祀。故土地之神遍布各地。『土地神』原為自然崇拜,後卻轉化為人格神。在《禮記‧祭法》中提出:「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此外。《淮南子‧氾論》「禹勞力天下,而死為社」高誘注:託祀於后土之神。說明后土為共工之子句龍,或為大禹。此皆為自然崇拜人格化的結果。 關於土地神的由人轉化而來的傳說眾多。在台灣較普遍流傳之傳說有二。一說土地公原名張福德,其生前樂善好施造福鄉土,死後受玉帝冊封為「福德正神」。二說周朝上大夫家中有家僕張福德,護衛主人之千金尋父,卻凍死途中,臨終時,空中出現「南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字。爾後土地公廟又稱福德廟、福德宮。

2023-11-03

南管戲曲作為古昔的常民娛樂,具有反映古代社會生活形態和娛樂方式的特點。林吳素霞女士的表演能夠體現這一傳統娛樂形式的特色,符合指定基準。南管戲曲在不同地區和流派間有著獨特的特色,而林吳素霞女士的表演突顯了這種地方色彩和流派特色。她的表演不僅具有南管戲曲的傳統風格,還展現了獨特的個人風采,符合指定基準。陳家北管八音團在傳統技藝或藝能方面表現特別優秀,擁有領先地位。他們的演奏水平優異,並且能夠詮釋各種風格的曲目,展現出卓越的音樂才華。

2023-11-08

曹永生是戰後臺灣本土培養的優秀京劇小生,他不僅在各派小生戲中有獨到的詮釋,還參與了雅音小集的新編戲創作演出。近年來,他還跨界參與各類傳統戲曲演出,展現了多方面的才華,並且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基於這些特點,曹永生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二目的標準,被認定為具有特殊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