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有完整的王醮儀式

臺南市歸仁區

保西代天府王醮暨遶境

保西代天府王醮暨遶境

臺南市歸仁區

保有完整的王醮儀式

保西代天府王醮暨遶境

2023-11-14

保西代天府又稱大人廟,主祀朱、池、李三府千歲,為古昔「保西里」之境主廟,下轄5里「八保庄」,為南關線三大廟之一,與關廟山西宮、歸仁仁壽宮自古即有交陪關係,其中一廟建醮,另兩大境主廟必連動支援,建構出南關線之信仰圈與生命共同體意義。大人廟之首科王醮始於1925年,為不定期舉辦,迄今六科,已有近百年歷史。

本地王醮由管理委員會主其事,每逢建醮,境內宮廟與民眾必總動員,組陣頭、備點心、擺香案,民間自主參與度極高。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本地王醮為南關線三大王醮之一,建醮期間,整個南關線皆連動支援,遶境前夕交陪境陣頭之接禮,規模尤為盛大,強烈反映出該地王醮之區域性特色。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登錄基準「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本地王醮之儀程從起始到最末,內容完整而豐富,諸多儀式表現亦深具傳統,例如祭典組織之特殊稱謂、請水獨立舉行、轅門官制度、陣頭入廟封刀低頭、狀元公送船等,皆維持傳統面貌。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3款登錄基準「其表現形式及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相關文章

2023-11-13

大路關石獅公信仰於2008年(民國97年)在地方人士的努力下,登錄為國家文化資產民俗信仰類資產加以保護,其具有傳統、歷史、文化、地方與典範性,石獅公在地方所彰顯的是客家族群不畏艱難,與大自然搏鬥求生存的硬頸精神。大路關地區以農曆2月29日獅老三完工之日做為石獅公生的日子,並於2013年(民國102年)起開始辦理石獅公文化季。石獅公文化季內容豐富,如:踩街繞境遊行、石獅公攝影展、在地產業行銷推廣、祭典儀式、各單位社團表演,除了活絡現場氣氛外,也聯繫了村莊中居民彼此之間的感情。

2023-11-02

保存者孫榮輝先生具有深厚的戲劇家傳,他刻苦習武、學戲,廣泛接觸各種劇種,並融合精華,塑造出獨特的歌仔戲演出風格,呈現出高度的藝術性。這種表演藝術的多元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一目,具有藝術性。

2023-11-03

張栢仲其外祖父江吉四(1877-1928)為「台南市南聲社」創社館先生,父親則係江吉四之嫡傳弟子,有南聲社三傑美名其一的張古樹(古樹先),二人皆為當時南管界不可多得之人才。 張栢仲18歲起隨父親張古樹學習南管,其天資聰穎,年輕時即熟識諸多指套、大譜、散曲(含現今極少演唱的七撩曲、過枝曲)且為「坐遍五張金交椅」之全才,精於琵琶、洞簫、三絃等樂器。 張栢仲昔日金聲社成立之時即協教於父親左右,在父親逝世後接續扶持金聲社,至該社停止活動為止;2006年南聲社館張鴻明退休後,張栢仲接任館先生至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