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火仔世界唯一的磺火漁法

新北市金山區

金山磺火捕魚蹦火仔

金山磺火捕魚蹦火仔

新北市金山區

蹦火仔世界唯一的磺火漁法

金山磺火捕魚蹦火仔

2023-11-14

磺港港口是磺溪下游的出海口,為一河口港,早在300年前的荷西時期因大屯火山開採硫磺而成為重要的輸出港。在地理上因金山岬阻擋了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而成為良好的避風港,加上周遭海域漁業資源豐富風,使磺港成為金山地區最重要的漁港,而金山著名的八景-「磺港漁火」,就是本地自然與人文環境相結合的最佳寫照。

相傳蹦火仔此傳統漁法是漢人移墾至北海岸後向巴賽族人學習才知曉這種捕魚方法;但據昭和二年(1927)《臺北州漁村調查報告書》記載是日治時期保正許明耀的祖先從中國傳來,由四人乘竹筏、或五人乘木造支那船持竹製火把誘捕魚群,而且磺港是臺灣全島採用「焚寄叉手網(抄網)漁法」的先驅,早期此漁法傳進本地雖與「討繒仔」有頗多相似之處,主要漁獲物亦大致相同,但本漁法僅需一艘船便可單獨作業,機動性較高。 清末日初時期,火把漁業在北臺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漁業經濟,早期的竹火把因效益問題而漸捨棄,隨後漁民利用燃燒臭油(煤油)的方式來吸引魚群,但因亮度依然不足,到日治時期開始引進磺石加水的化學反應產生易燃氣體乙炔,一經點火後,會瞬間產生的強光和「蹦」一聲的巨大聲響,驚動趨光性的魚類跳出海面而捕撈之,這便是「蹦火仔」漁法的由來,而因為當時「蹦火仔」所點燃的乙炔,其聲光效果比其當時的集魚燈效果更好,當別艘燈火船還在忙找魚群時,蹦火船卻在頃刻間就已滿載而歸了,因此金山磺港便以此一步步發展出其具特色的「磺火漁業」。

相關文章

2023-11-14

新豐地區 (原台灣縣境)早年即有各庄陳姓宗親同組「聖王會」,共奉歸仁大學潁川家廟南院敦脩堂唐忠順王為「老聖祖」,於每年農曆2月15日由上年度得筊庄頭負責酬宴「祖佛酒」,宴後再擲筊擇新爐主,得筊庄頭再於次月擇日前往迎回供奉一年。歸仁潁川家廟以忠順聖王為信仰對象,一般皆稱陳聖祖,係唐朝太子太傅陳邕,原籍京兆府萬年縣,唐神龍初進士,開元時被謫入閩,建漳州南院,諡贈忠順王。潁川家廟設有「敦脩堂忠順聖王會」,會員係由鄰近陳姓宗親庄頭所組成,具有「祀神兼祭祖」雙重意涵的神明會組織,且「會員」為庄頭組成,分布範圍相當廣,廣布於今台南市永康、仁德、歸仁、新化、關廟、龍崎、東區、安南區等地,約為原臺灣縣境域,會員分布最廣時計46庄頭,是一極為龐大且歷史久遠的老神明會組織。

2023-11-14

峰上祭蜂鄉俗乃源於相傳峰上村位於「蜂穴」上,多蜂之故,使得鄉民認為透過祭祀蜂穴之蜂的儀式性過程方能安頓靈穴而能安定居存於生存之環境。因此,峰上鄉民遂於天后宮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上聖母聖誕時設醮慶祝, 慶典中全村共同參與「祭蜂」特殊鄉俗。 峰上祭蜂鄉俗之主要價值在於呈現村落居民的村落擇址觀、傳統風水穴位的概念,以體現村民對於居存空間與宇宙觀之認知。並透過「祭」的儀式行為,突顯先民對於居存空間的平安、牲畜興旺之祈求與期盼,最後達到整體居存空間上的和諧關係。另透過神明形成共同信仰的方式聯結群體,此為於在相互間無血緣關係之村落內群體下超越口頭約束的有效聯結方式,並透過常年的祭祀與遶境巡安過程凝聚村落內部力量與團結情誼。

2023-11-07

楊秀卿女士的說唱念歌藝術,最初是中下階層賣藝糊口的必備技能。然而,她的藝術才能在1985年被文建會所發掘,並在藝術季中獻聲。從那時起,楊女士致力於念歌藝術的傳承,已經持續了廿多年。儘管楊女士失去了雙眼的視力,她以溫柔而堅定的歌聲,見證著台灣社會的發展歷程。楊秀卿女士以她的即興念歌技巧聞名,並且致力於說唱藝術的教學和推廣。她的才華受到了眾多人的認識和激賞,並且榮獲國家薪傳獎的肯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