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炮城慶元宵後龍慈雲宮熱鬧滾滾

苗栗縣後龍鎮

後龍慈雲宮攻炮城

後龍慈雲宮攻炮城

苗栗縣後龍鎮

攻炮城慶元宵後龍慈雲宮熱鬧滾滾

後龍慈雲宮攻炮城

2023-11-10

慈雲宮「攻炮城」已流傳數百年,這項活動每年在慈雲宮前舉行,據傳攻炮城的由來為清朝後龍為通商口岸,曾有一年因瘟疫肆虐,地方向媽祖祈求保平安,媽祖指示攻炮城就能驅走邪魔,地方照辦後果然嚇阻瘟疫,因而流傳至今。「攻炮城」在日治時期仍有舉辦,但後來中斷了數十年,民國七十三年(1984年)才恢復舉辦。以前的炮城較簡陋,由木材製作,以三根竹竿支撐。炮城懸掛在中間,獎品也只有毛巾、肥皂等便宜的物品,後來經不斷改良,設備更為堅固易操作,獎品也越來越豐富,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首獎為一兩重黃金。縱使有該活動越來越商業化、媚俗化的趨勢,但其作為一個能凝聚居民團結意識的大原則仍未改變。

攻炮城原為台灣傳統民俗活動,但曾中斷。後龍慈雲宮於民國73年重現,其中器物製作與民俗工藝有其特殊性,搭配當地歲時節慶元宵節,是後龍生活圈內重要的活動。

相關文章

2023-11-03

東山鳳梨園承繼園派北管,表演藝術有其特色,團員五十餘人,皆為地方人士,保存地方價值與色彩,深具地方性。園中有許多中年、少年團員學習,具特殊藝能表現,技藝優秀,團隊活動力強,演出機會多,各種樂器皆有人才。團中保存許多曲本,整理有條,演奏技巧優秀,具特殊性。團長曹長春技藝嫻熟,擅老中青傳承教學,薪傳工作卓著,推廣用心。團中唱曲,各種樂器皆有人才,演奏,唱曲皆有水準,深具藝術性。

2023-11-03

在臺灣的客家戲曲傳統中,客家採茶戲分為大戲(客家採茶戲)和小戲(客家三腳採茶戲)。小戲以九腔十八調講述《張三郎賣茶》的主題,角色包括張三郎(茶郎)的丑角、大嫂(張三郎的妻子)的旦角、以及三妹(張三郎的妹妹)的旦角,因此被稱作三腳戲。這種演出形式簡潔經濟,內容貼近客家常民生活,反映了採茶和賣茶的生活寫照。

2023-11-13

台灣民間如果嬰兒「度晬」都會分送親友一些小吃,例如油飯、紅蛋或蛋糕,讓大家同感喜氣;各地嬰兒度晬的禮俗,都大同小異,不過,以永康巿西勢里廣興宮(俗稱「元帥廟」)祭祀中心的西勢一帶,卻有一個很有人情味又具濃厚地域色彩的分餅習俗。 永康市西勢地區的西勢、新庄仔、番薯厝和新化區崙仔頂,是以「分水餅」的方式來慶祝嬰兒度晬。在農曆元月20日也就是福德正神以前一年中生兒子的人家,都得分送「水果餅」(俗稱「水餅」),給自己村庄的「福份」庄民品嚐,一起分享添丁的喜氣。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