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最傳奇的軟身城隍

高雄市左營區

鳳邑舊城城隍出巡

鳳邑舊城城隍出巡

高雄市左營區

最古老最傳奇的軟身城隍

鳳邑舊城城隍出巡

2023-11-14

鳳邑舊城城隍出巡最早在日大正7年(1918)即有相關紀錄。出巡繞境活動,彰顯鳳邑舊城城隍廟的傳統信仰,與興隆內外里十三角落相互連結的地方性,鳳邑舊城城隍廟管理委員會即由這十三角落公廟共同等組。城隍出巡前的開營、接旨,香陣中的路關牌交接、長老坐三輪車、自問心大算盤、軟身城隍、點心旗(梓官區茄坑)及庄頭自組陣頭(宋江獅、十二婆姐陣)等等,具在地特色。民俗活動與地方人民生活緊密結合,目前居民仍持續進行,互動參與度極高。

鳳邑舊城城隍出巡最早在日大正7年(1918)即有相關紀錄,目前居民仍持續進行,互動參與度極高。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出巡遶境活動,彰顯鳳邑舊城城隍廟的傳統信仰,與興隆內外里十三角落相互連結的地方性,鳳邑舊城城隍廟管理委員會即由這十三角落公廟共同籌組,民俗活動與地方人民生活緊密結合。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登錄基準「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城隍出巡前的開營、接旨,香陣中的路關牌交接、長老坐三輪車、自問心大算盤、軟身城隍、點心旗(梓官區茄苳坑)及庄頭自組陣頭(宋江獅陣、十二婆姐陣)等等,具在地特色。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3款登錄基準「其表現形式及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相關文章

2023-11-02

台北靈安社,創立於清同治10年(1871年),是北管曲藝傳統的典範,其表演藝術和文化傳承深厚,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款,具有代表性。近年來,台北靈安社積極培育愛好者和後進,特別是中小學生,加入北管音樂的學習和傳承,組織結構明確,工作分工細緻,展現出優秀的傳習能力和意願,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2款。作為台北霞海城隍廟五月十三迎城隍的駕前軒社,台北靈安社在北管軒社中具有指標性,不論在歷史傳承、藝術表現和子弟戲演出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展現,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3款,具有適當性。台北靈安社師承北管先生,以福祿派為主,多以古路為主要表演風格。早期的老師大多來自基隆和暖暖等地,因此早期的北管風格受到基隆福祿的影響。在戲曲唱腔和曲牌方面,台北靈安社受到基隆福祿的深遠影響,展現出獨特的藝術價值。

2023-10-13

野柳位於新北市北端,依山傍海,是一個突出海面的岬角,清代以來自福建漳州沿海一帶的移民以野柳岬為天然屏障,以捕魚為生。 野柳「保安宮」位於野柳漁港旁,祀奉「開漳聖王」、「媽祖」、「周倉爺」和「土地公」等神明,數百年來導引著漁船平安進出野柳漁港,亦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相傳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野柳居民在外海捕漁,海上突然出現一艘船,上頭載滿了建材,但船上無人,經登船只發現神像一尊,漁民便將船隻引回野柳,並為其尋覓居所,選定了保安宮現址(野柳港邊),並以船上的建材與海邊咕咾石築廟供奉,希望時時保祐漁船出入平安,故名保安宮。民眾為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年農曆正月15日元宵節當天,野柳「保安宮」則結合當地廟宇神尊、神轎舉辦一年一度盛大的淨港巡洋活動,以祈海不揚波,人船平安、漁獲滿艙,海財大進。

2023-11-14

東港共明堂在成立當年除了聘請崁頂鄉港東村教師前來教導外,亦有神明降壇,親自傳授陣行與參禮方式,參禮方式:有個人參拜、統一參拜、開四門等,充分了解本項民俗之知識,歷年來參加團練的教練、副教練傳承各項陣頭技術都盡心盡力,民俗文化表現形式都能充分展現。東港共明堂成立屏東縣東港鎮五毒大神文化發展協會,成員大都是裝扮過五毒大神的人員為主,主要是負責五毒大神的招募及訓練,協助推動該登錄項目保存維護工作之能力與意願高。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