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媽祖情緣

嘉義縣新港鄉

新港奉天宮迎南瑤宮媽祖請火

新港奉天宮迎南瑤宮媽祖請火

嘉義縣新港鄉

百年媽祖情緣

新港奉天宮迎南瑤宮媽祖請火

2023-11-14

彰化南瑤宮溯源於笨港天后宮,嘉慶初年南瑤宮信眾為飲水思源,組織媽祖會往笨港進香,但嘉慶年間天后宮因洪水沖毀,因此改至與笨港天后宮有淵源之廟宇,目前彰化南瑤宮仍與新港奉天宮維持舊例,進行交香請火儀式。

本民俗由彰化南瑤宮至新港奉天宮進香,南瑤宮車駕行至新港庄街,除新港奉天宮外,地方民眾亦自發準備香案迎接,並以姑婆相稱。本民俗已融入在地居民情感及生活與其他地區顯有差異,具地方性。本交香請火儀式進行前須先團拜,焚燒交香請火疏文至奉天宮爐內,而後由奉天宮主事先舀取第一匙香火至南瑤宮香爐,再由南瑤宮管理人舀取其爐內香火至奉天宮香爐,隨後奉天宮主事與南瑤宮三個媽會大總理亦依序進行交香請火儀式。交香結束後將香爐放入香擔內,並以符令封其香擔門,由武館振興社護駕香擔,由開彰祖廟神轎於三川門外接頭香,隨後回駕,後續南瑤宮各媽會神轎亦依序啟駕回程。因本交香儀式象徵兩廟神力交流,具示範並顯示特色,具典範性。

相關文章

2023-11-14

新化鎮大坑里「大坑尾」聖母壇為300多年前居民所共同奉祀,當時只有16戶,居民於是互相宣誓不可「退份」,除非絕嗣無後。 在困苦的年代,聖母壇每年慶典遶境都相當艱辛,幾乎每戶男丁都要出來幫忙。而念及庄社山路路途遙遠,因此,就有各家必須準備餐點給遶境的人員吃飽飯的習俗出現,此地稱為「食飯擔」。

2023-11-13

清朝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曾設鎮總兵署於明朝建立的金門千戶所城,後又將總兵署移至後浦,並於農曆四月十二日將城隍爺分火到後浦奉祀,由此並衍生出目前年年熱鬧舉行的四月十二迎城隍。根據〈古地城隍重建落成志〉及地方耆老的說法,由於金門鎮總兵署移駐後浦,城隍爺和城隍廟也就遷治到後浦,這就是浯島城隍廟以四月十二日為廟慶的背景。整體后湖聚落的信仰中心為昭應廟,廟宇明確創建年代己不可考,但透過廟內匾額推測,創建年代約於清初,宮廟並於1976年進行重修(金門縣志,1992:494);廟宇中主祀神明為六姓王府、池府王爺、朱府王爺,另有陪祀神明為關聖帝君、廣澤尊王、蘇府王爺、中壇元師等;原每年六姓府王爺、池府王爺、朱府王爺之誕辰皆舉行建醮儀式,但因考量居民之經濟清況,現己修改為一年只建醮一次,且由三位王爺輪流;另有每十二年一次,逢兔年舉行之海醮。貓公部落在台灣地圖上東側海岸中心點,北距花蓮市50公里,西距花蓮縱谷的光復19公里,東臨太平洋,西依海岸山脈,兩條河匯合部落區域後向東入海。

2023-10-13

當先民開拓澎湖之際,道教亦隨之傳入。澎湖縣廟宇法師派別有普庵派、閭山派、疑似摩尼派三派,小法與乩童均為廟宇最基本且最密切的神職人員,小法祭祀科儀為宮廟各種神明慶典、廟會表演重要儀式,為本縣民間獨具特色之祭典儀式。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