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鄭氏忠孝節義精神

臺南市新市區

大社荖葉宅公愿祭典

大社荖葉宅公愿祭典

臺南市新市區

傳承鄭氏忠孝節義精神

大社荖葉宅公愿祭典

2023-11-14

「公愿祭天」起源於1898年(明治三十一年)荖葉宅事件,當時鄭氏族親為營救一對被視為抗日份子的夫妻鄭清及鄭昭英(同姓宗親),而觸怒日本警察廳,警告如未能如期交出要犯,將引來鄭氏家族慘遭滅族之災難。地方族老為確保荖葉宅宗族的平安,祈求善化慶安宮媽祖及在地守護神玄天上帝保佑,在神明指示下,立下重誓祈願,只要族親逢凶化吉,願年年拜叩天地,酬謝神愿。

荖葉宅鄭姓雖係小聚落,但謝公愿期間,家家戶戶擺香案迎祖日夜不徹;保存敬天法地儀式,先敬上蒼再祭地神,擺設依循傳統禮數,儀式完整。保留自古留下之「跋飯碗」習俗,為臺灣僅見;謝公愿全程聘道士主持,讀疏、祭天地流程具在地化等。因掩護抗日宗親而遺留之習俗、傳授武術到祈天發誓並影響後來大社宋江陣之發展,以至於爾後的謝公愿、祭祖、普渡等,皆有其強烈歷史感與故事性。謝公愿期間全庄吃素淨身,以表虔誠;旅外鄭姓宗親多藉此機會回鄉,具強烈凝聚力;丁錢與添油香制度,每科不留基金。小小聚落仍維繫古老傳統,不敢遺忘祖先留下誓言;未設祖厝,祭典期間在「公大埕」「搭廠」舉行祭祀,維繫百年而不墜。

相關文章

2023-11-14

新化鎮大坑里「大坑尾」聖母壇為300多年前居民所共同奉祀,當時只有16戶,居民於是互相宣誓不可「退份」,除非絕嗣無後。 在困苦的年代,聖母壇每年慶典遶境都相當艱辛,幾乎每戶男丁都要出來幫忙。而念及庄社山路路途遙遠,因此,就有各家必須準備餐點給遶境的人員吃飽飯的習俗出現,此地稱為「食飯擔」。

2023-11-06

陳添火先生出生於大正5年(1916年),是暖東靈義郡的北管老師之一,各種北管樂器與牌子皆能演奏,主要屬於北管中的福路派。

2023-10-13

安溪人進入臺北盆地南緣淺山地帶,種植稻米與茶葉遭遇蟲害,在山地種茶,開採開採樟腦與大菁染料,時常遭受泰雅族的攻擊,挖掘煤礦易得肺病,使得安溪人的生存環境顯得艱辛,也因此在困厄中越需要信仰的力量加以慰藉,於是信仰原鄉的清水祖師與尪公,希望尪公能驅逐害蟲、調解原漢衝突、醫治病體,尪公成為維護人身安全與經濟利益的神祇,形成許多聚落迎請尪公辦理年例祭典。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