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火仔世界唯一的磺火漁法

新北市金山區

金山磺火捕魚蹦火仔

金山磺火捕魚蹦火仔

新北市金山區

蹦火仔世界唯一的磺火漁法

金山磺火捕魚蹦火仔

2023-11-14

磺港港口是磺溪下游的出海口,為一河口港,早在300年前的荷西時期因大屯火山開採硫磺而成為重要的輸出港。在地理上因金山岬阻擋了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而成為良好的避風港,加上周遭海域漁業資源豐富風,使磺港成為金山地區最重要的漁港,而金山著名的八景-「磺港漁火」,就是本地自然與人文環境相結合的最佳寫照。

相傳蹦火仔此傳統漁法是漢人移墾至北海岸後向巴賽族人學習才知曉這種捕魚方法;但據昭和二年(1927)《臺北州漁村調查報告書》記載是日治時期保正許明耀的祖先從中國傳來,由四人乘竹筏、或五人乘木造支那船持竹製火把誘捕魚群,而且磺港是臺灣全島採用「焚寄叉手網(抄網)漁法」的先驅,早期此漁法傳進本地雖與「討繒仔」有頗多相似之處,主要漁獲物亦大致相同,但本漁法僅需一艘船便可單獨作業,機動性較高。 清末日初時期,火把漁業在北臺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漁業經濟,早期的竹火把因效益問題而漸捨棄,隨後漁民利用燃燒臭油(煤油)的方式來吸引魚群,但因亮度依然不足,到日治時期開始引進磺石加水的化學反應產生易燃氣體乙炔,一經點火後,會瞬間產生的強光和「蹦」一聲的巨大聲響,驚動趨光性的魚類跳出海面而捕撈之,這便是「蹦火仔」漁法的由來,而因為當時「蹦火仔」所點燃的乙炔,其聲光效果比其當時的集魚燈效果更好,當別艘燈火船還在忙找魚群時,蹦火船卻在頃刻間就已滿載而歸了,因此金山磺港便以此一步步發展出其具特色的「磺火漁業」。

相關文章

2023-11-13

數百年前,阿美族祖先尋找耕居地來到貓公溪,望見溪谷台地滿山滿谷青翠盎然的文殊蘭(允水焦Fakong),夏秋齊開白花,花香宜人,水源充足,遂定居至今。 阿美族標示地名常以植物名稱、事件、人名或事物來命名。因此將這裡叫(砝貢)Fakong,日治時期以音譯稱貓公社,後來改名為豐濱村。 貓公部落在台灣地圖上東側海岸中心點,北距花蓮市50公里,西距花蓮縱谷的光復19公里,東臨太平洋,西依海岸山脈,兩條河匯合部落區域後向東入海。

2023-11-14

白鷺部落payljus,位於屏東來義鄉,從排灣族發祥地padain經歷過八次遷徙,最後在1959年遷移到山下現在的南和村,至今已有60年,儘管部落經歷多次遷移,但部落仍保留重要的祭典,像是今年春節期間白鷺部落payljus就舉行maljeveq人神盟約祭,雖然近幾年因為經濟和就學因素,參與準備祭儀的人數不如以往,但部落家族努力維持這項傳統文化,也在過程中積極尋找傳承的方式。 maljeveq人神盟約祭,是排灣族社會重要的文化祭儀,藉著與祖靈的相聚,再一次凝聚彼此,位於屏東來義鄉的白鷺payljus部落,是現今排灣族社會,仍然保有傳統祭儀,maljeveq的部落之一,每次都在春節時期,實踐與祖靈的約定。

2023-11-02

張遠榮先生是台灣醒獅藝術的傑出代表,他的造詣深厚,師承兩廣獅藝名師李輝、杜海等,並廣泛吸收多方經驗。他不僅精通長獅舞、獅鼓等各項技藝,還在獅頭製作上展現出嫻熟的技巧,基本功扎實,舞獅步法紮實,能夠將古今的獅藝精髓融入表演,呈現出高度的藝術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