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火仔世界唯一的磺火漁法

新北市金山區

金山磺火捕魚蹦火仔

金山磺火捕魚蹦火仔

新北市金山區

蹦火仔世界唯一的磺火漁法

金山磺火捕魚蹦火仔

2023-11-14

磺港港口是磺溪下游的出海口,為一河口港,早在300年前的荷西時期因大屯火山開採硫磺而成為重要的輸出港。在地理上因金山岬阻擋了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而成為良好的避風港,加上周遭海域漁業資源豐富風,使磺港成為金山地區最重要的漁港,而金山著名的八景-「磺港漁火」,就是本地自然與人文環境相結合的最佳寫照。

相傳蹦火仔此傳統漁法是漢人移墾至北海岸後向巴賽族人學習才知曉這種捕魚方法;但據昭和二年(1927)《臺北州漁村調查報告書》記載是日治時期保正許明耀的祖先從中國傳來,由四人乘竹筏、或五人乘木造支那船持竹製火把誘捕魚群,而且磺港是臺灣全島採用「焚寄叉手網(抄網)漁法」的先驅,早期此漁法傳進本地雖與「討繒仔」有頗多相似之處,主要漁獲物亦大致相同,但本漁法僅需一艘船便可單獨作業,機動性較高。 清末日初時期,火把漁業在北臺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漁業經濟,早期的竹火把因效益問題而漸捨棄,隨後漁民利用燃燒臭油(煤油)的方式來吸引魚群,但因亮度依然不足,到日治時期開始引進磺石加水的化學反應產生易燃氣體乙炔,一經點火後,會瞬間產生的強光和「蹦」一聲的巨大聲響,驚動趨光性的魚類跳出海面而捕撈之,這便是「蹦火仔」漁法的由來,而因為當時「蹦火仔」所點燃的乙炔,其聲光效果比其當時的集魚燈效果更好,當別艘燈火船還在忙找魚群時,蹦火船卻在頃刻間就已滿載而歸了,因此金山磺港便以此一步步發展出其具特色的「磺火漁業」。

相關文章

2023-11-07

150多年歷史的北港金聲順開路鼓,在李春生推動下成立「金聲順古樂協會」。他自幼跟隨父親李淵學習北管,精通各項北管樂器,逢年過節的時候,開路鼓就是打陣頭的隊伍,驕傲地走在隊伍的前端,用喧天的鑼鼓聲向鄉親們宣告神明駕到。 由於皆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使得樂曲容易隨著前輩的黎氏兒佚失,因此李春生肩負起數百首樂曲的傳承,除了只到北管樂團外,更是偕同政府拍攝紀錄片,保存了相關影像及記錄。

2023-11-14

地藏庵源於明末安徽九華山的信眾追隨鄭成功,護持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金身渡海來臺,當時未有固定供奉神像場所。清康熙中葉,信士擇定於現址供奉。1716年(康熙55年),由北路營守備游崇功募資正式建「邑厲壇」,供奉地藏王菩薩 。1717年(康熙56年),游崇功再擴建北側廟殿,增設佛堂奉祀地藏王菩薩,為今北嶽殿地藏王廟。1740年(乾隆5年),知縣李倓修建,擴大北側房舍,並應允提供當時內地居民客逝者之棺槥在此寄頓與舉行殯葬儀式,對安定生民發揮甚大功能。日治時期1895年(明治28年),合併邑厲壇與佛堂為「嘉邑九華山北嶽殿地藏王廟」。1938年(昭和13年),嘉義市尹 川添修平執行眾神歸天政策,僅留嘉義市境內城隍廟為道廟、聖神宮為儒廟、地藏庵為佛堂,全市各寺廟的佛像集中於地藏庵奉祀。1945年後,各街庄的地方人士紛紛前往三間廟宇將遭沒收的神像請回原供俸廟宇重啟香火,各廟宇紛紛創立爐主會辦理祭典。北嶽殿地藏庵於1946年10月設立總爐會。自1946年10月起設第一屆總爐主。1970年1月13日成立「九華山北嶽殿地藏庵管理委員會」。1992年1月14日成立財團法人。1978年起設安座爐主,及開光爐主、啟建爐主各1人。

2023-11-07

第一代師傅是由學甲鎮李全傳授於本庄李賞,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後再傳莊紅蟳。在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時,創下西港刈香天子門生陣頭的先例,便是將歌唱技藝傳承給女性。 1971年(民國六十年)起,則由曾其材師傅教授,但於1994年(民國八十三年)香科後,因老師傅辭世,又因當時無樂譜記載,導致傳承困難,而後停陣。 2008年(民國九十七年)時(己丑香科前年),余千歲與本宮奉祀主神吳府千歲、池府千歲降駕,指示李仲義副主委必須在此次香科一定要將 本宮天子門生再重新組陣。 經過地方士紳及熱心人士奔走,人神共同努力之下,終於將瀕於失傳12年的吉安宮天子門生,重現世人眼前,並且於己丑科成功出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