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唯一潮退祭典

新北市金山區

金包里二媽回野柳媽祖洞祭典

金包里二媽回野柳媽祖洞祭典

新北市金山區

全台唯一潮退祭典

金包里二媽回野柳媽祖洞祭典

2023-11-14

金包里慈護宮俗稱「金包里(裏)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嘉慶十四年(1809年)建,為金山、萬里地區民眾之信仰中心。而在「天后宮」(金包里媽祖廟舊稱)創建之前,金包里已建有小祠奉祀金面媽祖,地點在今日慈護宮後方的中山公園山邊,(今闢建為公共免費停車場)。此金面媽祖係於嘉慶年間,在野柳海岸海蝕岩洞(又稱媽祖洞),由林姓漁民發現這尊約8吋金面小型媽祖神像,當地尊稱為「金面二媽(開基二媽)」。

迨嘉慶十四年(1809年)「天后宮」落成時,小祠金面媽祖神尊同迎至宮內奉祀,因先抵「天后宮」,故敬稱該神尊為「開基大媽」,而野柳迎回之金面媽祖神尊敬稱「開基二媽」。後為一併供奉此一小型媽祖神像,另重塑一尊與「開基金面大媽」同樣高度之金面二媽神像,並封置於其腹內,因此「開基二媽」又稱為「腹中媽」,也是全臺少見的「媽中媽」。經過科學鑑定,就工藝、木料等現象檢測,金面二媽神像年代為日治時期或早於日治時期,並證實其腹內確存一小尊木雕媽祖神像,佐證當地民間傳說。 每年農曆四月十六日,舉辦「金包里慈護宮二媽回野柳媽祖洞祭典」活動,眾多信眾虔誠從金包里慈護宮步行至野柳媽祖洞設案參拜,各民間團體及友宮陣頭亦共襄盛舉。此一傳承活動,已持續百餘年而不輟,為金山、野柳地區特有信仰行為,更是漁村生活文化綜合力量的表現,實有持續傳承的必要。

相關文章

2023-10-13

歲次乙酉年(民國34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後,瘟疫四起,民不聊生,又逢三期末劫,況西方風氣與物質漸漸趁虛入侵,誘惑人心,瑤池金母觀滾滾紅塵火宅,墜之甚易,出之甚難,若無慧力何能解脫輪迴之苦!乃於歲次戊子年(民國37年)農曆六月初三日普渡勝會,瑤池金母大發慈悲,救苦救難,在仙佛神聖諸高真護衛之下;聖駕下凡,發祥於花蓮市郊田浦荒野丘地的一間小茅屋中,廣收50位契子女,大顯母道,曉諭世人,造德修身,遵言向善,奉道而行,持戒以修,勤積公德,以化除劫難,共登瑤池仙境,風範光照人間。 註:以上文字參自「花蓮聖地慈惠堂總堂簡介」

2023-11-13

明末清初,自福建遷徙來台之李、陳、謝、劉姓人氏定居在松柏嶺,並奉祀隨身攜帶的武當山北極玄天上帝香火,後因族人遷徙他處,香火遺留住宅之中,附近居民延續祭祀,之後自寮中請出,遂捐資改建小祠奉祀。地方傳言,約在乾隆10年(1745)時,北極玄天上帝化身白鬚老翁,至鹿港某雕塑店訂塑玄天上帝神像(即現奉祀之大上帝、二上帝、三上帝神像)並指定型態寸法。後通知松柏坑人士迎回祭祀,在眾人商議之下,擴建為廟宇,並按乩童指示,命名為「受天宮」。

2023-11-14

臺東縣卑南族的南王、下賓朗及巴布麓部落,都有婦女工團(misa’ur,即換工團)以及專屬的小米祭慶典。婦女小米祭包含山田燒墾和種植小米,婦女工團(misa’ur)集體小米田除草,以及婦女小米除草完工祭(或完工慶)。 其中南王部落因為人口數較多,已發展出一個一連3天的節慶活動,統稱為Mugamut(婦女小米除草完工慶)。完工慶期間由男子支援採猴籐和荖籐,同時準備傳統食材和傳統食器,慶典當天並支援餐食服務。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