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尾挑飯擔熱情出菜開動

臺南市新化區

新化大坑尾擔飯擔

新化大坑尾擔飯擔

臺南市新化區

大坑尾挑飯擔熱情出菜開動

新化大坑尾擔飯擔

2023-11-14

新化鎮大坑里「大坑尾」聖母壇為300多年前居民所共同奉祀,當時只有16戶,居民於是互相宣誓不可「退份」,除非絕嗣無後。 在困苦的年代,聖母壇每年慶典遶境都相當艱辛,幾乎每戶男丁都要出來幫忙。而念及庄社山路路途遙遠,因此,就有各家必須準備餐點給遶境的人員吃飽飯的習俗出現,此地稱為「食飯擔」。

後來居民越來越多,庄域就以聖母壇為中心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居住比較偏遠的住家,如:臭頭崎、崁尾、新化等交通較不便住家,在接近中午時將餐點挑擔至廟埕,讓陣頭及信徒在中午返回庄廟休息時享用。其他較近的庄社,則在黃昏時將餐點挑擔至廟埕,讓陣頭及信徒完成全庄遶境入廟後享用,因此「食飯擔」其實有2 次。 「食飯擔」雖然是說擔餐點,但各家為了讓菜色上得了餐桌,通常會準備得很豐盛,幾乎每戶人家都會用大坑里的特產竹筍、羊肉及土雞等食材,製作傳統竹筍飯、竹筍雞湯、羊肉爐、燒酒雞、酸筍雞、土雞油飯、鹹飯等等。這些菜飯都是主人的心意,許多居民出嫁的女兒、旅外工作的子弟都返鄉來,加上慕名而來的遊客,到處充滿濃濃的人情味。 這個風俗還被賦予重要的意義,那就是若擔來的飯菜被吃光,代表來年會很旺,因此不管現場彼此認不認識,每一位居民都會熱情吆喝招待。

相關文章

2023-11-02

林榮春是宜蘭員山的傳統藝術保存者,他不僅熟練於本地歌仔、改良歌仔戲、布馬陣、彩船陣、公揹婆、蛤仔等藝能,還曾接觸北管戲曲,展現了多樣化的才華。他的布馬陣表演中,巧妙融入國劇、宜蘭歌仔等元素,並引入採船、公揹婆等藝陣,展現了獨特的風格。雖然在藝術性方面尚有提升空間,但他以熱情的傳承態度和創意頭腦,成功創造出獨特的陣頭藝術。

2023-11-07

東竹林保安宮管理委員會的牛犁歌陣展現了多層次的藝術價值。他們保留了傳統牛犁歌的曲調風韻,並將前場的丑角演出、後場的人聲助唱、樂器演奏等分工巧妙結合,呈現出生動的戲演場景,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在參與者結構上,他們堅持男性組陣,前場由男童飾演丑角,後場由成年男性以人聲吟唱,且不使用現代擴音器材,展現了獨特性。此外,他們的表演傳承了地方特色,是西港刈香活動中重要的民俗陣頭之一,具有深厚的地方文化背景。这种融合傳統和現代的表演,使得他們在地方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023-11-14

「全臺首邑縣城隍廟」創建於1711年(清康熙50年),為臺南三所清代官建城隍廟之一。縣城隍夜巡起於1970年代城隍爺之神示,早年為不定期,並曾中斷數年,2007年起定期於農曆7月過後首個周六下午進行至當日深夜,模式固定並延續迄今。本民俗屬農曆7月後之祭儀,意在驅鬼除煞,每年依神示之路關,於舊府城四城門內之範圍進行夜巡,捉拿逾期未歸之鬼魂,並於城隍爺擇定之路口進行「路祭」。本民俗為府城地區唯一定期舉辦之城隍夜巡,辦理迄今獲地方信眾高度認同,已成府城地區城隍信仰活動中重要之一環,極具獨特性與在地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