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千年民族的陶燒智慧

花蓮縣豐濱鄉

豐濱部落阿美族傳統製陶

豐濱部落阿美族傳統製陶

花蓮縣豐濱鄉

追尋千年民族的陶燒智慧

豐濱部落阿美族傳統製陶

2023-11-13

台灣原住民族中至今仍保有傳統製陶技術者,僅存阿美族與雅美族。在與漢人大量交易日常生活器皿之前,陶器在阿美族人日常生活中廣泛的被使用。依器皿的用途分類,包括水壺、飯鍋、飯碗、陶甗、酒杯、酒瓶、祭器等。由於陶土的地理分佈,東海岸的阿美族社會形成了太巴塱、豐濱部落等製陶中心。在鐵鋁鍋不易取得的年代,豐濱部落每年於五月集體製陶一次,幾乎每戶有一位婦女,每人製作二、三十個不等,以供自用。

阿美族傳統陶質感樸實,其主要特色為以手捏塑、不用陶車,不上釉;雙手捏塑製陶初胚,以卵石與木拍拍打成形,再修飾使陶器表面具光澤,以天然柴薪做窯、露天燒製而成,製陶過程並伴隨著相關的儀式行為與禁忌。

相關文章

2023-11-07

公親里清水寺管理委員會的太平歌陣頭展現了多層次的藝術價值。首先,在演奏和歌唱方面,樂器演奏與歌者的唱和相得益彰,樂聲和歌聲融合一體,呈現出古調風韻之美,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這種整齊而和諧的表演,展現了他們在太平歌領域的卓越技藝。其次,公親里清水寺陣頭的獨特性體現在他們的自組陣頭和固定團練上。村莊里的居民自發自組陣頭,並且定期進行團練,這種自主性的組織和訓練不僅增進了他們的唱奏技巧,還使他們能夠投入曲譜文字化和保存工作,保存太平歌譜,以供後人傳唱。這種保存和傳承的努力,使得太平歌的文化資產得以保存,也表現出他們特殊的藝能表現。最後,公親里清水寺陣頭與宗教信仰活動緊密聯繫。他們的表演和宗教信仰活動相互依撐已超過百年,這種緊密的聯繫不僅強化了他們對太平歌的傳承,還體現了地方流派的特色。作為西港香境溪南唯一的太平歌陣頭,他們承載著地方文化的厚重歷史,呈現出獨特的地方風貌。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他們的表演更加豐富多樣,充滿了特殊性和地方性。

2023-10-13

當先民開拓澎湖之際,道教亦隨之傳入。澎湖縣廟宇法師派別有普庵派、閭山派、疑似摩尼派三派,小法與乩童均為廟宇最基本且最密切的神職人員,小法祭祀科儀為宮廟各種神明慶典、廟會表演重要儀式,為本縣民間獨具特色之祭典儀式。

2023-11-14

農曆元月十五日巡男丁(迓男孫燈):男丁是早期農村社會的主力, 閩南話的“丁”與“燈”發音相同,為了鼓勵添丁,海豐三山國王廟在每年的元宵節舉行都會舉辦迎燈繞境活動,海豐地區居民添男丁就要向廟方“報燈”,來年參與迎燈,每年農曆元月1日至30日當中第一個出生 的男孩子稱為當年的燈(丁)頭,可以搶燈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