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大三太子遷移活動

臺南市新營區、鹽水區、學甲區

新營鹽水學甲放粉鳥(紅腳)笭

新營鹽水學甲放粉鳥(紅腳)笭

臺南市新營區、鹽水區、學甲區

全世界最大三太子遷移活動

新營鹽水學甲放粉鳥(紅腳)笭

2023-11-13

本地起源說有3說;一是學甲頂洲說法,從農閒發展而成的競技活動,二是學甲宅仔港發源說,日治大正初年宅仔港人訓養野鴿,發展而成。第三則是海線聚落人民喜歡養鴿子,卻因鴿子會受到老鷹圍捕,而掛上鴿笭嚇阻老鷹。 但根據耆老口述,放鴿笭活動於日治時期便已經廣泛流行,甚至到日治末期戰爭開始日本人禁止放鴿笭,因笭聲似空襲警報。 過去掛粉鳥笭流傳地區大抵分布於八掌溪、急水溪、將軍溪、曾文溪流域下游平原聚落,而隨著時代變遷,僅存八掌溪、急水溪之間下游聚落,也就是嘉義縣義竹鄉、臺南市學甲區、鹽水區、新營區保留此項風俗。

嘉南平原上流行之鴿笭類型至少有3類,且都源自於一種名為「哨子笭」,為自娛之用,後為競技發展出不同樣式之鴿笭。 現今通用流行的為「短笭」,流傳新營、鹽水、學甲、義竹等區;目前比賽最長的鴿笭為1尺4分,重量約在2兩7,以「白樹仔12」做為笭蓋的素材,過去笭管以竹材為主,現今則改用檜木片。 另外則有「長笭」,因笭長而得名,長度從100公分到180幾公分皆有,重量則在半兩到9兩也稱「長龍」、「扁擔笭」、「長管笭」、「竹管仔笭」,流傳於將軍溪沿畔之鹽分地帶,如佳里區、將軍區、七股區等聚落,後因建築物密集、電線太多,不適合施放長笭。目前頂廍、頂山仔腳、大潭等聚落嘗試重新恢復此風俗。 另有一類鴿笭稱「盤仔笭」,亦稱「紅龜仔笭」,笭蓋為草笠型,過去流傳於曾文溪沿岸的西港、下營、安定等地區,現以無人使用。

相關文章

2023-11-07

北管音樂惟基隆最具代表性之傳統音樂,且為鷄籠中元祭重要之陣頭音樂,聚樂社一組為福祿派代表,成員以崁仔頂為班底,該社團持續運作且定期排練出陣,有助於北管音樂傳習。北管戲曲之傳入基隆,大約有120年之歷史。受宜蘭西福之爭波及,基隆亦分西皮、福祿兩派,以市區旭川河為界,壁壘分明,競爭甚烈。 自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宜蘭傳入基隆的北管戲團,西皮派以得意堂系統為大宗,福祿派以聚樂社系統為大宗,其餘包含暖暖靈義郡(福祿派)、儒霖堂(西皮派)等,西皮、福路兩派互不相讓,時有爭端,甚至讓基隆廳長發出諭告予以警惕。當時西皮派以廟口生意人為主,福路派則以苦力為主,兩派以旭川河為分界線,彼此都抱持著「打贏告就贏」的心理,先打再說,使得械鬥愈演愈烈。 明治四十年(1907)基隆廳透過參事會議的舉行並邀請地方士紳參與,提出將兩派神像迎入媽祖宮—慶安宮供奉的建議,樂器、旗幟則全部沒收,並得到士紳的支持。 而後,在地方人士的協商與日本政府的監督下,改以「拼陣頭代替打破頭」的陣頭競賽方式,取代流血衝突。難得的是,過去的衝突走向融合的發展,如今透過祭典儀式還能看見。在「雞籠中元祭」七月十三日下午進行「迎斗燈」市街遶境過程中,可以看見得意堂與聚樂社在進入昔日的旭川河分界線時,會以交換前導位置、握手致意的方式,展現相互尊重的和諧畫面。

2023-10-13

歲次乙酉年(民國34年),10月25日台灣光復後,瘟疫四起,民不聊生,又逢三期末劫,況西方風氣與物質漸漸趁虛入侵,誘惑人心,瑤池金母觀滾滾紅塵火宅,墜之甚易,出之甚難,若無慧力何能解脫輪迴之苦!乃於歲次戊子年(民國37年)農曆六月初三日普渡勝會,瑤池金母大發慈悲,救苦救難,在仙佛神聖諸高真護衛之下;聖駕下凡,發祥於花蓮市郊田浦荒野丘地的一間小茅屋中,廣收50位契子女,大顯母道,曉諭世人,造德修身,遵言向善,奉道而行,持戒以修,勤積公德,以化除劫難,共登瑤池仙境,風範光照人間。 註:以上文字參自「花蓮聖地慈惠堂總堂簡介」

2023-11-14

屏東縣枋寮鄉北勢寮保安宮(主祀大道公,每年農曆5月2日(保生大地得道飛昇日),廟方舉辦全台獨一無二的「送白鶴」祭典;相傳保生大帝生前即乘坐白鶴羽化昇天,北勢寮保安宮管理委員會每年除了大肆舉行法會慶典之外,並會製作白鶴一隻供送保生大帝神靈回白礁謁祖。北勢寮保安宮放白鶴活動,各項祭典活動籌措、製作、每年都喚起枋寮全鄉參噢,祭儀兼具藝術性及典範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