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季登場文化局盼持續傳承

臺中市梧棲區

梧棲走大轎

梧棲走大轎

臺中市梧棲區

文化季登場文化局盼持續傳承

梧棲走大轎

2023-11-10

「梧棲走大轎」和一般民俗活動不同,只在媽祖遶境或進香活動時,各個廟宇回來競跑進廟的儀式;在臺灣地區相當少見,也作為各宮廟競爭的活動。「走大轎」儀式最早的發展區域是梧棲老街區,後來逐漸形成整個梧棲區的祭典儀式,但由於是依附在神明遶境或進香的活動之中,每次走大轎的規模與時間無固定的模式,但此項儀式為全國唯一,具有其特殊性。而早期梧棲街區廟宇扛大轎並無所謂的「踏腳步」,主要就是以走大轎來進行,所謂的走大轎,就是由扛轎子的人,將轎子扛起,然後急速往前奔跑,在廟前或對方轎子前,所有扛轎者向後轉180度,再衝回起步處,有時一組人連續跑了數趟,有時會更換扛轎者,然後繼續奔跑,直到大家願意停止。

活動規模盛大,民眾參與度高,各廟神轎相互較勁,走轎路線長達2-3百公尺,具地方特色,與其他地區之「犁轎」方式顯然不同。

相關文章

2023-11-07

Pana’wagi為苗栗泰雅族汶水群大坪部落傳統歌謠,完整保存該族群將消失的吟唱藝術,吟唱者藉以傳達內心情思、彼此意見,甚至對於傳統祭儀文化內涵的呈現。歌謠內容豐富,具體表現部落特殊文化,且歌謠形式與隱喻的內涵兼具地方色彩及特殊性,特別是即興對唱形式,具文化資產登錄價值。

2023-11-13

相傳在清領時期,過溝與布袋兩庄曾在冤家港(現今團結橋處),發生過庄頭的械鬥,有庄民在械鬥過程中不幸身亡,加上早期庄內有不少大公堀(共有漁塭),發生多起庄民溺斃事件,因此鬼魂之說甚囂塵上。庄內信仰中心建德宮主神李大府千歲降駕指示以安營、夜巡的方式,來維持過溝庄的寧靜與庄民平安。夜巡時需有照明工具,早期尚無電燈,而火燈是當時人民生活照明的器具,於是庄民就以竹子和玻璃瓶及泥土製成火燈,配合神明出巡遶境的儀式,沿著過溝街道一直到整個村落,以祈求過溝居民在鬼月都能平安,此活動流傳至今,過溝的居民每年在農曆的六月底最後三天晚上,無論男女老幼,都提著自製火燈,沿著過溝街面一直巡視到到冤家港,沿途鞭炮轟隆隆、陣頭鑼鼓喧天,十分熱鬧。

2023-11-13

屏東縣萬巒鄉的新厝加匏朗村仙姑廟趒戲,可以看到以為已消聲匿跡的「趒戲」。 加匏朗的在地人,原始稱呼「趒戲」是講「馬哦咾」(ma-oiau)或簡稱哦咾。每年元宵節下午3點左右,開始在先帝神農廟「起乩」耍牽曲,準備拜仙姑祖,尪姨趒戲。難能可貴的是加匏朗庄在平埔文化已式微中仍然保持。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