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國寶傳統泥塑工藝大師

臺南市永康區

泥塑-杜牧河

泥塑-杜牧河

臺南市永康區

人間國寶傳統泥塑工藝大師

泥塑-杜牧河

2023-11-09

杜牧河之泥塑技藝除源自家族捏麵人家學外,並曾跟隨剪黏大師洪順發、黃順安及紙糊大師陳金泳習藝,師承廣泛多元;充分掌握材料特性及融會各項技藝於一爐,造就神佛道釋人物塑造的精髓,技藝成熟,藝術性高。杜牧河傳承弟子多人,並持續開班傳授泥塑技藝,致力傳統技藝之傳習,具高度傳習能力及意願。杜牧河投身傳統泥塑工藝數十載,且師承多元,除能融會各類各家之長,其工法熟練,技藝高超,手法細膩,擅長區分神佛之風格、個性、姿態、文武、男女、場合、身份、化變、功能等,皆達致「形神兼備」。作品造形寓意及詮釋自成一格,堪稱連結古今,融入新技,卓然有成的一代巨匠。


泥塑乃是以泥土為原料,手工捏製成形的民間工藝。臺灣泥塑深入民俗、宗教,不僅具高度藝術價值,也敏銳反映時代特色及審美觀,極具地方文化特色。

相關文章

2023-11-08

洪銘宏的祖先原本在金門烈嶼從事糊紙業,傳承已有四代之久,一直於台南民權路上經營糊紙工藝,直到1981年(民國七十年)開設了「左藤糊紙製品店」。洪銘宏從十三歲開始學習糊紙藝術,師承於父親洪錕鎔,後來跟隨金門的翁文林、李清榮學習,並在回到台南後向當地的陳金泳、洪新發等人學習,從不同的師傅那裡吸取了他所需的技藝。

2023-11-10

「鑿花」為在木材構件上雕出紋樣圖案,是一種強調裝飾性的木雕工藝。傳統鑿花取材多元豐富,各家雕刻匠師手法及風格互異,強調裝飾性技藝的木雕工藝,屬傳統建築中小木作之範疇。多用於廟宇內常見之藻井、獅座、斗栱、員光、垂花、瓜筒、插角、花鳥柱、龍柱、門堵、神龕等,及傳統家具如神桌、屏風、床具等雕刻裝飾上 。嘉義縣市具有鑿花技術的匠師有蔡共新、陳育昆、劉聰文、吳玉彰、陳明欽、柯雙進等。 「鑿花」技藝保存者蔡共新1948年出生於屏東潮州,後定居於嘉義市。初中畢業約15歲時,拜臺南市木匾暨木雕司傅郭炳坤為師,學習三年四個月後出師。出師後備受市場檢驗,因而不斷精進自己,蔡共新的技藝並非家傳而是在傳統體系下自我精進而成 。

2023-11-10

林秀鳳女士民國60年進入南投縣工藝研習所學習竹編,自民國64年起任職於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至107年退休。期間致力於竹編技藝保存、竹編技術開發研究、竹編工藝人才培訓等,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林秀鳳女士於竹藝領域深耕40餘年,不僅擅長傳統竹編技藝,亦著書立言,以教學、出版、展覽、進軍國際等方式,傳承傳統竹編工藝,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林秀鳳女士在竹編知識、文化表現形式、傳習能力意願、竹藝推廣各個面向,皆出類拔萃,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