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上神帽盡顯神威金冠佛帽

臺南市南區

神明銀帽-郭春福

神明銀帽-郭春福

臺南市南區

頂上神帽盡顯神威金冠佛帽

神明銀帽-郭春福

2023-11-09

郭春福12歲跟隨二舅黃國祥學習打金,1973年(民國六十二年)投入神盔製作,開發「合金」神盔,1983年(民國七十二年)開發紙製神盔,2012(民國一百零一年)開發K金神盔。以金工技術製作神明帽,作品造形繁複、富層次感,典雅莊嚴,具有藝術價值。精通神帽製作各種材質(金、銀、紙),講究工、藝、色、形,技法優秀,以傳統黻紋為飾,融入個人風格,顯示其傳統技藝的特殊性。神帽製作技藝已經有50年以上經驗,傳承自灣裡黃國祥,具在地特色。


古時,成人二十而冠,冠,既有重禮履禮的象徵,所以自周以降,歷代皆非常重視冠的製作,為了辨別尊卑職位,冠的名目愈趨繁複,有弁、冕、荩幘,到了北朝後周又演變成幞頭及以後的烏紗帽,又分展腳及交腳之別,俗稱通天冠及狀元帽,不論冠帽如何繁演,其共同特點都是在追求地位以及美麗。 華人社會的神祇多被人性化,裝冠戴帽也是必然。加上靈驗即興的反應,酬神謝神時必然幫佛粧金戴銀,佛帽佛衣即是其中必答之禮,神明誕辰、昇天之日也須更換新裝!

相關文章

2023-11-08

廖慶章具備傳統彩繪、素描和水墨畫等多方面技能。他的作品在表現傳統風格的同時,也融入了現代美學觀念,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他的傳統技法非常優秀,熟練掌握各種色料在不同材質上的運用,並能自如地創作出自由寫意的作品。他的作品源於傳統廟宇彩繪,受到台南潘氏門神華麗風格的影響,同時也融入當代水墨精神,具有個人風格和地方流派特色。

2023-11-08

莫永崇於民國33年3月中斷學業,前往竹山郡竹材工藝傳習所學習竹編,師承張清波先生及助理教師黃宗能(原名黃滿)。在民國42年,受到黃滿老師推薦,莫永崇進入南投縣特產工藝研究班,進行為期4個月的研習。在這段期間,他有幸得到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老師的親自指導。

2023-11-09

蘇木山先生出生於北港扶朝里,他師承了剪黏一脈,先後跟隨柯訓、洪坤福、梅青雲、石蓮池等大師學習剪黏技藝。他的父親在土水司阜從事粗梁、抓屋脊、金爐等工作,這讓他早年就接觸到了這門工藝。在初中畢業後,他開始跟隨堂哥蘇偉吉(松壽)向石蓮池司阜學習剪黏等技藝。在師父的嚴格訓練下,他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學習剪黏技術,並且成功出師。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