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唸歌的守護者

新北市

說唱-陳美珠、陳寶貴

說唱-陳美珠、陳寶貴

新北市

傳統唸歌的守護者

說唱-陳美珠、陳寶貴

2023-11-07

陳美珠和陳寶貴是一對搭檔演出說唱唸歌多年的藝人,合作無間,技藝純熟。陳美珠擅長即興戲曲語言,多角色嗓音變化,加上樂器伴奏,展現獨特魅力;陳寶貴具南管、歌仔戲底蘊,咬字吐音,充滿韻味,並擅長編劇敘事,二人組合堪稱臺灣說唱藝術的絕配,具有高度藝術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登錄的評定基準。

陳美珠和陳寶貴從年輕時期就合作參加廟會活動、電臺錄音演出,培養出深厚情誼及表演默契。他們首創將臺語唸歌透過電視呈現,技巧優秀,轉換自如,生動逗趣,具特殊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登錄的評定基準。

陳美珠13歲開始學臺語唸歌,並在全臺各地表演,深受大眾喜愛。陳寶貴則在戲班中長大,擅長南管、九甲戲、和歌仔戲。二人共同傳承臺語傳統唸歌,擁有地方性特色,符合傳統藝術民俗登錄的評定基準。

雖然陳美珠和陳寶貴年長,仍活躍於舞臺,並擔任「臺灣唸歌團」的顧問,持續傳承臺灣傳統表演藝術,成為後學者典範。臺灣唸歌面臨失傳的危機,若能由二人共同傳承,將對該項傳統藝術的保存有莫大的貢獻。

相關文章

2023-11-06

馬蘭複音歌謠,也被學界稱為「對位式複音歌唱」,是阿美族獨特的歌唱形式。這種歌唱技法自1922年日治時期起就受到學者的關注,並在臺灣光復後得到推廣。在這個歌唱風格中,至少需要兩位或兩位以上的成年族人,其中一位男性擔任領唱,唱一段開頭的部分,然後由其他歌者接唱。通常,女性負責高音部分,而其他人則在一般音域內演唱。每位歌者都要善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發揮技巧來改變旋律和即興填詞。在主唱者的音域中穿梭,使歌曲在過程中變化豐富,但結束時又能合為一體。這種特殊的歌唱技法在臺灣原住民中是少見的,因此享有天籟之音的美譽。

2023-11-06

頭髮舞為雅美族獨有,其藝術價值已獲肯定。除日治時期文獻外,臺灣光復後有蔡麗華(1985),李天民(1996),林子晴、胡正恆(2005),郭俞君(2007),呂鈺秀(2009),錢善華(2010)等之研究。林子晴、胡正恆(2005)的研究指出頭髮舞有一個製造最高潮之舞蹈樂段,以四分音符重音的不規則出現,製造類似變態拍子的效果。

2023-11-14

白杞寮玉山岩為竹崎地方五村十三庄信仰中心,主祀觀音佛祖;本項民俗自清領末期延續至今,至少百餘年歷史,遶境目的為讓觀音佛祖巡視十三庄轄區,同時迎請六大媽祖廟與半天巖紫雲寺觀音佛祖一同遶境;本項民俗至今保持爐主制度,遶境範圍全程21公里,包含山區與平地,路線豐富,形成鐵牛車拖行神轎等特殊風貌,於109年6月4日登錄嘉義縣民俗。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