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唱半島歌謠

屏東縣

滿州民謠-張日貴

滿州民謠-張日貴

屏東縣

吟唱半島歌謠

滿州民謠-張日貴

2023-11-06

張日貴將屏東滿州民謠保存下來,這種音樂源於最基層的生活文化,反映了當地人的生活和價值觀。他的工作有助於保護和傳承這種音樂形式,同時開創了鄉鎮區域化音樂特質,使得當地文化得以保存。張日貴的努力使得滿州民謠具有獨特的鄉鎮區域化音樂特質。他的創作和表演豐富了這種音樂風格,並且帶有他自己對於當地人情世故的獨特理解,使得音樂更具情感和生命感。儘管保存者能夠開創音樂特質,但滿州民謠的傳承並不容易。這種音樂形式需要持續的努力和投入,才能確保它不會失去。張日貴的工作有助於提高人們對這種傳統音樂的認識,同時也為後人提供了學習和傳承的機會。

滿州鄉民謠即恆春半島民謠內涵之一(含恆春鎮、車城鄉、枋山鄉、滿州鄉)。傳統民謠中較重要且為人所熟知的有「思想起、平埔調、四季春、楓港小調、五孔小調、牛母伴」,這些曲調的特點:大多使用月琴、弦琴伴奏;演唱時,會在句中或句尾加入「啊、啊呦喂」等助詞;因主要為抒懷早期先民生活,因此傳統民謠曲調唱來大多淒涼悲切。滿州民謠基本上與恆春地區共享六種曲調,但滿州地區並不只拘泥於此六首傳統曲調,滿州民謠在此傳統基礎上,加入當地民俗風情,並以傳統曲調四言七句的形式,逐漸演化出別具地區特色的民謠風格。傳統民謠對於滿州人的生活、休閒、習俗等關係密不可分,惟受文明、科技影響,這些曲調漸漸失傳,會彈唱的人越來越少。

相關文章

2023-10-13

當先民開拓澎湖之際,道教亦隨之傳入。澎湖縣廟宇法師派別有普庵派、閭山派、疑似摩尼派三派,小法與乩童均為廟宇最基本且最密切的神職人員,小法祭祀科儀為宮廟各種神明慶典、廟會表演重要儀式,為本縣民間獨具特色之祭典儀式。

2023-11-13

佳里位於現今臺南市佳里區,舊稱為蕭壠,是臺南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佳里金唐殿以朱、雷、殷三王爺為主神,佳里金唐殿所主辦之蕭壠刈香起源應在清領中期,是臺南地區古老的民俗祭典之一。西港仔刈香於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已有刈香活動,而許多科儀便是沿襲自金唐殿王醮,證明佳里金唐殿的香科是早於 1847 年(道光二十七)年之前。日治時期曾斷香;戰後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1958年(民國四十七年)則舉行醮典。1978年(民國六十七年)佳里仕紳組成「佳里金唐殿上元燈慈善會」,在地方士紳的奔走,與各角頭、村莊的配合下,促成了1982年(民國七十一年)壬戌年大遶境,直到1987年(民國七十六年),才全面恢復蕭壠香五朝王醮大典(丁卯科),每3年舉辦1科,從此每逢農曆子、卯、午、酉年舉辦。

2023-10-12

褒忠亭義民節祭典歷史悠久,由新竹縣、桃園市、新竹市等3縣市20鄉鎮市區組成15大庄輪值主辦,反映北臺灣客家社群組織與歷史文化。 祭典緣起自1786年彰化爆發林爽文事件,同年攻陷淡水廳(竹塹城),逼近六張犁庄。六家地區的重要墾首林先坤,聯合陳資雲、劉朝珍等率鄉民抗敵,即所謂義民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