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宋江文化

臺南市七股區

宋江陣-七股頂山代天府

宋江陣-七股頂山代天府

臺南市七股區

傳承宋江文化

宋江陣-七股頂山代天府

2023-11-03

七股頂山代天府宋江陣創設於清領末期,傳承先人所遺留之宋江文化,亦是佳里金唐殿「蕭壟香」重要陣頭;為凝聚地方認同,村里庄人乃合組聯防力量,操演密集,聲威遠播,迄今仍定期組團出陣;自製宋江陣兵器,黑腳巾亦是其專屬辨識服飾,獨具匠心,確有文化薪傳保存價值。


在廟會的文武陣頭中,宋江陣是表演人數最多、陣數較多,表演時間最長,同時具有濃厚宗教性格,有時被當成神明座前護衛團,可除厄驅煞,是各香科及廟中最具代表性的陣頭之一。 宋江陣的源流雖有多種傳說,比較普遍的記法為源自水滸傳、少林武學實拳派的一支、源自戚繼光鴛鴦陣。另有說法是源自鄭成功的藤牌兵、中國福建漳泉地方自衛武力團練及清末臺南府城義民旗,學界比較同意係師法戚繼光的「鴛鴦陣」蛻變衍化而來,名稱則顯然由水滸傳而來。因名為「宋江陣」,故與水滸傳108人物的神化有關,目的在於模仿36天罡72地煞的驅邪保安功能,藉以強化陣頭的正統性與宗教意義;清領中期之後,因治安紊亂,復與各地練武強身的團練結合,一方面是自衛組織,另一方面則成為迎神賽會的陣頭。

相關文章

2023-11-06

『臺灣十全腔聖樂團』起源於台灣光復後在高雄市成立的第一個聖樂團體──『至誠聖堂暨率性佛堂聖樂團』。樂團的創辦人兼團長李添貴藝師是該團的第一代聖樂生,他於1993年榮獲教育部薪傳獎後,成立了『李添貴薪傳樂團』。之後於2004年,樂團再度轉型為現在的『臺灣十全腔聖樂團』,並持續在高雄地區推動聖樂的薪傳工作。

2023-10-12

白沙坑迎花燈活動延續至今已有180年的歷史,從來未曾中斷,是全國民俗活動的瑰寶,仍然保有清代迎燈的方式,具有早期農村古樸的民俗風貌,最能表現臺灣風土民俗的特色,近來逐漸庸俗化沒落,若不重視恐將會消失,應該結合學術界與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共同來提倡這個民俗活動。

2023-11-03

雅正齋相傳距今兩百多年,但確切時間有資料可尋者應在較晚期之後約大正10年(西元1921年至西元1931年),是雅正齋的全盛時期,館址設於主持人黃殷萍泉州街之住宅,民國39年(西元1950年)館遷至天后宮;民國45年(西元1956年)曾一度中斷而解散,至民國54年(西元1965年)重新落腳於鹿港新祖宮,民國69年(西元1980年)館址遷至中山堂老人會館至今。本縣南音文化傳承之重要標竿,極具有地方特色,值得登錄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聚英社在本縣南音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當地南管音樂的代表性團體。這支樂團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展現了當地南音文化的獨特魅力。因其對於傳統南管音樂的貢獻,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被譽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得以延續並傳承南管音樂的精髓。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