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唯一在地媽祖的信仰活動

臺中市南屯區

萬和宮老二媽西屯省親遶境

萬和宮老二媽西屯省親遶境

臺中市南屯區

全臺唯一在地媽祖的信仰活動

萬和宮老二媽西屯省親遶境

2023-10-12

萬和宮天上聖母老二媽源自清朝嘉慶8年,具備特有傳說與信仰活動,尤其為臺灣唯一的神明(媽祖)省親活動。

此民俗活動具備先民來臺的開發精神及聚落活動的特殊性,結合了西屯與南屯居民的情誼與交流,是地方信仰及民情的結合之展現,認為有重大歷史意義與地方特色。

萬和宮老二媽乃廖姓閨女附靈,為全臺僅見之特例,三年一次省親之信仰遶境、陣頭等對南屯、西屯兩區民眾情誼有很大影響。廖品娘附靈老二媽為地方傳奇說法,具有傳承之特殊性。

西屯省親所表現的信眾群體行動、陣頭表演等,具有鄉土文化性質,跨境聯誼更富敦親睦鄰之特殊性,且自嘉慶年間傳承至今,已具相當悠久的歷史。

相關文章

2023-11-03

梁玉水能夠熟知並正確體現泰雅口簧琴這一具代表性的生活樂器。他的知識、技藝和文化表現形式能夠充分體現泰雅常民音樂的價值和特色。泰雅口簧琴是一種特殊的樂器,其吹奏技能面臨著失傳的危機。梁玉水具備了這種瀕臨失傳技能,他的存在和傳承工作對於保護這一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陳家北管八音團在傳統技藝或藝能方面表現特別優秀,擁有領先地位。他們的演奏水平優異,並且能夠詮釋各種風格的曲目,展現出卓越的音樂才華。

2023-11-14

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遶境)起因於清領末期的瘟疫,為消弭傳染病而有王醮之啟動,藉由迎送代天巡狩以祈求香境平安;其後,結合廟宇重修建而而舉行「慶成祈安王醮」,皆以五朝為期,形成南關線「慶成式五朝王醮」之醮型特色。三大廟舉行王醮期程,時間皆間隔12年(或以上),其中關廟山西宮最為穩定,戰後固定12年於「戌」年舉行;有稽可查者,詳為:歸仁仁壽宮—1909、1961、1977、1995、2015,保西代天府—1925、1969、1981、1999、2017,關廟山西宮—1913、1958、1970、1982、1994、2006、2018。2015年至2018年的4年間,三大廟接續辦理「慶成五朝王醮」,密集的連動舉行,備受關注,區域型的信仰文化多方顯現,而有了較佳的能見度。

2023-11-02

新瓦屋花鼓隊起源於1947年,當時新竹地區的居民在光復遊行活動中發起「一鄰一扛大鼓」的慶祝活動。為了擴大規模,他們組成了一支以丑扮為主,穿著花衫、拿著花傘、走花步、打花鼓等形式表演的花鼓隊,並以男性反串女性角色。隨著社會進入工商業時代,新瓦屋花鼓隊曾面臨困境,但在1997年獲得新竹縣政府邀請表演後,再次受到觀眾歡迎。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