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的符號與階級權利的象徵

屏東縣來義鄉

排灣族來義鄉手紋、身紋

排灣族來義鄉手紋、身紋

屏東縣來義鄉

身分的符號與階級權利的象徵

排灣族來義鄉手紋、身紋

2023-11-15

手紋文化為排灣族傳統民俗,反映部落之家族 族源、身分、地位、階級,圖案的構成代表自己與祖 先的關係與身分認同,排灣族手紋的圖案包括河川、土地、蛇紋、太陽、人形等, 展現與土地的關聯性。排灣手紋是一種身分的符號與階級權利的象徵,以掛勾紋圖案為例,只有傳統領袖可使用 ,代表著傳統地主身分,反映排灣社會階級分明的階序倫理。

來義鄉目前仍保有諸多手紋耆老,並仍延續刺紋文化 之傳承;「手紋」、「身紋」詮釋著排灣族傳統社會階序 倫理,受紋者經過家族宗長同意,由其許可受紋者在 部落社會身份階序之對應圖紋進行刺紋;紋樣依照傳統刺紋方式刺在手背、前後上半身之部位,而這些圖紋代表著血緣脈絡、責任與榮耀。

相關文章

2023-10-13

艋舺,今名萬華,為臺北市最早發源地,300多年前臺灣北部為一蠻煙瘴癘之地,漢人由渡海前來墾植為求神佑,多攜帶家鄉廟宇香火以為庇護,後因漢人聚落漸增,福建泉州三邑(晉江、南安、惠安)人士遂於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合資興建龍山寺,迎請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寺供奉,當時為祈航海安寧郊商,同時興建後殿,奉祀天上聖母、文昌帝君及關聖帝君等,此後乃至日據時期,龍山寺除是當地居民信仰中心外,更是商業、經濟活動之處,甚至為議事、訴訟等祈求神靈公斷之場所。

2023-11-14

榴陽王三聖始祖分別為榴陽王十二使、三元真君、李老先生。十二始祖係河南省固始縣人,生於641年(唐貞觀十五年),奉命入閩平獠亂,因獲三元真君、李老先生的相助,完成是使命。後來,卜居於漳州龍溪28都之埭,郭埭有榴山,埭在山之南而稱為「榴陽」。始祖於唐玄宗元年(713)跌坐羽化,登仙神之列,勒碑「唐郭十二始祖」為記。傳其奉旨賜尚方寶劍巡狩天下,神威顯赫,護國濟世佑民,所到之處閤境平安,物阜民豐。

2023-11-14

「全臺首邑縣城隍廟」創建於1711年(清康熙50年),為臺南三所清代官建城隍廟之一。縣城隍夜巡起於1970年代城隍爺之神示,早年為不定期,並曾中斷數年,2007年起定期於農曆7月過後首個周六下午進行至當日深夜,模式固定並延續迄今。本民俗屬農曆7月後之祭儀,意在驅鬼除煞,每年依神示之路關,於舊府城四城門內之範圍進行夜巡,捉拿逾期未歸之鬼魂,並於城隍爺擇定之路口進行「路祭」。本民俗為府城地區唯一定期舉辦之城隍夜巡,辦理迄今獲地方信眾高度認同,已成府城地區城隍信仰活動中重要之一環,極具獨特性與在地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