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鄭氏忠孝節義精神

臺南市新市區

大社荖葉宅公愿祭典

大社荖葉宅公愿祭典

臺南市新市區

傳承鄭氏忠孝節義精神

大社荖葉宅公愿祭典

2023-11-14

「公愿祭天」起源於1898年(明治三十一年)荖葉宅事件,當時鄭氏族親為營救一對被視為抗日份子的夫妻鄭清及鄭昭英(同姓宗親),而觸怒日本警察廳,警告如未能如期交出要犯,將引來鄭氏家族慘遭滅族之災難。地方族老為確保荖葉宅宗族的平安,祈求善化慶安宮媽祖及在地守護神玄天上帝保佑,在神明指示下,立下重誓祈願,只要族親逢凶化吉,願年年拜叩天地,酬謝神愿。

荖葉宅鄭姓雖係小聚落,但謝公愿期間,家家戶戶擺香案迎祖日夜不徹;保存敬天法地儀式,先敬上蒼再祭地神,擺設依循傳統禮數,儀式完整。保留自古留下之「跋飯碗」習俗,為臺灣僅見;謝公愿全程聘道士主持,讀疏、祭天地流程具在地化等。因掩護抗日宗親而遺留之習俗、傳授武術到祈天發誓並影響後來大社宋江陣之發展,以至於爾後的謝公愿、祭祖、普渡等,皆有其強烈歷史感與故事性。謝公愿期間全庄吃素淨身,以表虔誠;旅外鄭姓宗親多藉此機會回鄉,具強烈凝聚力;丁錢與添油香制度,每科不留基金。小小聚落仍維繫古老傳統,不敢遺忘祖先留下誓言;未設祖厝,祭典期間在「公大埕」「搭廠」舉行祭祀,維繫百年而不墜。

相關文章

2023-11-14

白杞寮玉山岩為竹崎地方五村十三庄信仰中心,主祀觀音佛祖;本項民俗自清領末期延續至今,至少百餘年歷史,遶境目的為讓觀音佛祖巡視十三庄轄區,同時迎請六大媽祖廟與半天巖紫雲寺觀音佛祖一同遶境;本項民俗至今保持爐主制度,遶境範圍全程21公里,包含山區與平地,路線豐富,形成鐵牛車拖行神轎等特殊風貌,於109年6月4日登錄嘉義縣民俗。

2023-11-13

土地公信仰源自人民對土地的崇拜。《說文解字》:「土,地之吐生萬物者也。」因土地孕育萬物、生長五穀,供給人民生活所需,因此土地崇拜是許多民族共通的信仰。 中國的土地崇拜源起於上古時代的后土、社神信仰。先民祭拜天神,後來也進行祭拜地神的活動,但以「社」稱之。《說文》:「社,地主也,從示土」指出社即土地之主,社神即土地之神,而在《周禮》、《禮記》中都認為「后土,即社神也。」。由此可見,土地之神即社神,亦即后土。而先民將土地視為有神靈的。 由於土地遼闊無法遍祭,需封土立社分區祭祀。故土地之神遍布各地。『土地神』原為自然崇拜,後卻轉化為人格神。在《禮記‧祭法》中提出:「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此外。《淮南子‧氾論》「禹勞力天下,而死為社」高誘注:託祀於后土之神。說明后土為共工之子句龍,或為大禹。此皆為自然崇拜人格化的結果。 關於土地神的由人轉化而來的傳說眾多。在台灣較普遍流傳之傳說有二。一說土地公原名張福德,其生前樂善好施造福鄉土,死後受玉帝冊封為「福德正神」。二說周朝上大夫家中有家僕張福德,護衛主人之千金尋父,卻凍死途中,臨終時,空中出現「南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字。爾後土地公廟又稱福德廟、福德宮。

2023-11-13

相傳大丘三角頭祈安繞境活動源起於清朝咸豐年間、距今約150年、一直是大丘三角頭的信仰中心及年度盛事『相關資料由於「大丘三角頭祈安繞境活動」是民間的信仰民俗活動、所有活動流程都是先民依實際狀況商議取得共識延傳下來。相傳咸豐中葉、大丘三角頭先民們因在山區墾荒拓殖時常遭遇天災地變、都能在赤山龍湖巖觀音佛祖暨六甲恒安宮天上聖母神光護佑之下逢凶化吉、先民們感念佛祖媽、媽祖婆神威顯赫、護境佑民、為了答謝神恩乃匯集大丘堡內九個庄頭商議繞境事宜、取得共識組立『三角頭』擇定每年農曆1月恭請龍湖巖觀音佛祖、恒安宮天上聖母至三角頭遶境、演戲謝神、祈求風調雨順、人丁康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