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祭典人神盟約祭

屏東縣來義鄉

來義白鷺maljeveq(祖靈祭)

來義白鷺maljeveq(祖靈祭)

屏東縣來義鄉

傳統祭典人神盟約祭

來義白鷺maljeveq(祖靈祭)

2023-11-14

白鷺部落payljus,位於屏東來義鄉,從排灣族發祥地padain經歷過八次遷徙,最後在1959年遷移到山下現在的南和村,至今已有60年,儘管部落經歷多次遷移,但部落仍保留重要的祭典,像是今年春節期間白鷺部落payljus就舉行maljeveq人神盟約祭,雖然近幾年因為經濟和就學因素,參與準備祭儀的人數不如以往,但部落家族努力維持這項傳統文化,也在過程中積極尋找傳承的方式。 maljeveq人神盟約祭,是排灣族社會重要的文化祭儀,藉著與祖靈的相聚,再一次凝聚彼此,位於屏東來義鄉的白鷺payljus部落,是現今排灣族社會,仍然保有傳統祭儀,maljeveq的部落之一,每次都在春節時期,實踐與祖靈的約定。

白鷺payljus部落,位於屏東來義鄉,從排灣族發祥地padain,經歷過8次遷徙,最後在1959年,遷移到山下現在的居住地,與高見部落統稱為南和村,至今已有60年,儘管經歷過多次遷移,白鷺部落仍然保有重要的maljeveq人神盟約祭,並且在主祭舉行前1個月,就進入整備期ive’ve’宰豬獻祭跟祖靈約期。   整備期的工作,包含製做祭竿、福球,搭建刺球場,因此全部落動員。 白鷺部落maljeveq,第一階段祭儀整備重點,在於提醒祖靈回來拿取衣物,接著就是迎接第二階段,準備迎靈與遮蔽儀式,重點在於恭請祖靈,及部落族人洗衣。 因為的3階段進入正祭,族人不得洗衣及晾晒,第3階段正祭則是,迎靈、刺球以及送靈儀式。 祭歌傳承的困難,考驗著白鷺部落,推動maljeveq文化的路,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影響的不僅有祭歌,還有在西方宗教信仰,進入部落後產生的改變。 面對著現代生活,信仰改變,還有族人旅外工作就學的影響,白鷺部落maljeveq刺球儀式的祭竿,從百支減少到25支,雖不見過去的輝煌場景,卻讓部落族人,更思考文化質量的意義,老鷹在高空俯視,vayaq拋球者用力一擲,竹子敲擊,祭竿與福球接上的那一刻,祖靈與部落族人的空間連接在一起,再次相聚再次提醒,讓白鷺部落,在過程中積極尋找傳承的方式。

相關文章

2023-11-03

南管音樂是台灣漢族的重要傳統音樂項目,其固有的傳承制度使得音樂的詮釋和表演具有高度的藝術性。這種音樂在藝術性上既充滿古樸色彩,又具有精湛的技藝。然而,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面臨著逐漸失傳的危機。張鴻明先生作為南管音樂的保存者,在南管音樂的歷史、傳承以及藝術性方面呈現了完整的代表性。他不僅在音樂領域取得卓越的成就,還致力於培養後進人才。他的努力和貢獻使得他成為台灣南管音樂的典範,代表著這個古老藝術形式的傳統和價值。

2023-11-14

清中葉,馬祖先民從福建福州語系原鄉遷移至馬祖列島的同時,也將家鄉的信仰及風俗移植在馬祖列島。墾植捕魚的生活辛苦費力,每年正月,農漁都處於停頓狀態,因為大家都要好好過一個元宵節—擺暝,而擺暝時帶動儀式進入高潮的就是鼓板—由敲擊樂器如大鼓、通鼓、兩杖、大鈔、小鈔、板鑼、小鑼、鈸等打擊樂器組成的打擊樂,在迎神遶境隊伍行進時敲響,鼓聲隆咚、鑼鈸對擊,串連起了節慶的張力。 農歷正月一開始,大人、小孩相約聚集在廟埕,大人指導、孩子學習、分組練習,都要為初八一直至到正月廿二的一系列擺暝活動,打出最能振奮人心的鼓板。師傅口述鼓譜,鼓譜讀音配合擊鼓、毃鑼、扣鈸的示範,徒弟在旁跟著念,邊唸邊打,反覆練習,直到會為止。鼓板隊陣容大約10-15人一隊,最少5人即可成隊,傳統上以男生為主,近年來亦有女生隊或男女混合隊。演奏時間多以鼓起音,各種大小不同的鑼鼓配合著各自的節奏擊出樂音,力道勁直,剛柔並濟。

2023-11-02

朱清松是北管音樂領域的重要人物,他在北管音樂工作中已有60多年的豐富經驗,深受藝界肯定,具有卓越的藝術價值。他的唱腔在偶戲與亂彈(子弟戲)中獨具一格,嗓音高亢特殊,樂器技法優異,展現出他在北管音樂領域的獨特特色,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的相關標準,具有特殊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