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姓公百年香路

雲林縣四湖鄉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雲林縣四湖鄉

國姓公百年香路

五股開臺尊王過爐

2023-11-14

「國姓公」本為鄭姓子孫的祖先神「老祖公」,後來轉化為地方神的原因,據學者研究,認為國姓公五房輪祀辦法,在交通不便的古時候,旅途遙遠的過股,必須循「旱路走」,動用的人力、物力,常造成輪值房無法負擔,而必須求助於居住地的「頭人」,而有「頭人會議」出現,於是過股迎神賽會,就逐漸成為地方事務。「國姓公」為鄭氏後裔及地方民眾爭相供奉的原因,有一傳說:相傳鄭成功過世後,孫鄭克塽撿其骨骸回中國南安埋葬時,遺漏一節手指骨頭在台灣,為其子孫拾得,置於「國姓公」神像內,即為目前五房股輪流迎請的這尊神像,所以特別「靈感」。因兄弟分居時議定,大家的「老祖公」國姓公,由五房輪流迎請鎮宅奉祀,並定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為國姓公過股的日子。所以定這一天,乃民間認為正月十五日慶元宵還算小過年,過年時習慣上將奉祀的神明留在家中,小過年之後再送神比較恰當。 明治36年(1903年)五房所在地崙背鄉大有保正蔡義及全庄庄民,向國姓公聖駕懇求歸由全庄迎請敬拜得准,國姓公的過股與祭祀,在形式上遂成為地方聚落活動。直到民國三十六年由於五房大有股丁文生奔走,說服其他各股人士,舉行第一次五股開台尊王過股籌備會,通過五股共同遵守的規定,才確立「國姓公」為五股各聚落民眾的共同神明,過股活動為五股各聚落地方的共同事務。從此國姓公不再單純是鄭氏子孫所祭拜的「老祖公」而已。

「國姓公」神像所乘坐的舊神轎,也記載有五房村落名稱: 長房:廣溝厝、三條崙、箔仔寮 次房:土庫下湳、後溝 三房:石龜溪、南靖厝、連芳 四房:下田尾、三塊厝、潭肚寮 五房:大有 上述參與輪祀的村落,隨著時間的不同,也有部分更易,長房箔子寮、三房連芳,目前已不在名單內,原因是箔子寮新厝仔鄭姓村民,多已外出謀生,只剩三、四戶,已併在廣溝厝祭祀,仍出丁錢,但不參與宴客、擲爐主;連芳位於斗南鎮林子里,該聚落鄭姓村民,原奉國姓公為「老祖公」,參加每年過股活動,後因宴客負擔不起,而不參加擲爐主,不再具名為三房聚落。

相關文章

2023-11-14

本民俗由彰化南瑤宮至新港奉天宮進香,南瑤宮車駕行至新港庄街,除新港奉天宮外,地方民眾亦自發準備香案迎接,並以姑婆相稱。本民俗已融入在地居民情感及生活與其他地區顯有差異,具地方性。本交香請火儀式進行前須先團拜,焚燒交香請火疏文至奉天宮爐內,而後由奉天宮主事先舀取第一匙香火至南瑤宮香爐,再由南瑤宮管理人舀取其爐內香火至奉天宮香爐,隨後奉天宮主事與南瑤宮三個媽會大總理亦依序進行交香請火儀式。交香結束後將香爐放入香擔內,並以符令封其香擔門,由武館振興社護駕香擔,由開彰祖廟神轎於三川門外接頭香,隨後回駕,後續南瑤宮各媽會神轎亦依序啟駕回程。因本交香儀式象徵兩廟神力交流,具示範並顯示特色,具典範性。

2023-11-14

千里眼與順風耳,正式稱呼為金精將軍、水精將軍,和稱金水將軍或是千順將軍,部分地區也會以「千耳眼」稱呼,北港地區會稱為「千耳眼爺公(chheng- ni- gan- ia-kong )」,是媽祖身旁最為著名之部將。千里眼,顧名思義能觀察千里之外的事物;順風耳則能聽聞來自八方的細微聲響。媽祖以千順二將為護衛,其典故最早應出現於《天妃顯聖錄》〈降伏二神〉之章節所描述,描述盤據於山中做歲的金精和水精受媽祖收服而成為護衛媽祖之神。在台灣各地的媽祖廟,千順將軍是必定與媽祖一同奉祀的神明,不可或缺,各地有有多組千順將軍神將,隨媽祖繞境出陣,以壯大隊伍聲勢。崇賢寺與湖山岩淵源始於觀音佛祖。據傳湖山岩有自大陸來台三尊佛祖(三姊妹)寄居於湖山岩供奉,後有水汴頭居民約一百五十多年前自湖山岩迎回其中一座觀音佛祖(二媽)在聚落中供奉。當時崇賢寺尚未建廟,因此聚落採爐主輪值在民宅供奉方式,直至崇賢寺建廟之後才有固定供奉之處。由此可見當時水汴頭聚落早已形成,以及聚落與斗六湖山岩間的深厚關係。 水汴頭聚落有一以「卜米籮」的傳統民俗,聚落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占卜方式來問來年農事收成好壞,村民亦依照問卜結果來從事農耕,從過往迄今至少已有百年之久,從未間斷。然此民俗的起源與時間已不可考,據傳與觀音佛祖信仰有關。

2023-11-13

台灣民間如果嬰兒「度晬」都會分送親友一些小吃,例如油飯、紅蛋或蛋糕,讓大家同感喜氣;各地嬰兒度晬的禮俗,都大同小異,不過,以永康巿西勢里廣興宮(俗稱「元帥廟」)祭祀中心的西勢一帶,卻有一個很有人情味又具濃厚地域色彩的分餅習俗。 永康市西勢地區的西勢、新庄仔、番薯厝和新化區崙仔頂,是以「分水餅」的方式來慶祝嬰兒度晬。在農曆元月20日也就是福德正神以前一年中生兒子的人家,都得分送「水果餅」(俗稱「水餅」),給自己村庄的「福份」庄民品嚐,一起分享添丁的喜氣。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