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喻「反清復明」的傳統糕點

臺南市中西區

太陽公生及九豬十六羊祭品

太陽公生及九豬十六羊祭品

臺南市中西區

隱喻「反清復明」的傳統糕點

太陽公生及九豬十六羊祭品

2023-11-13

祭祀太陽為自然崇拜之一環,古籍《拾遺記》載「炎帝神農築圓丘以祀朝日」,顯示太陽祭祀歷史之久。唐代設置 2 月 1 日為中和節,並被視為太陽星君的誕辰,另有以農曆11月19日作為太陽星君之誕辰。 太陽公信仰散見於臺灣,以臺南、高雄最密集,而以九豬十六羊之供品的太陽公祭祀目前則集中於臺南府城;九,為陽數之極,音與閩南語「救、久」相仿,而「豬」係與明朝國姓「朱」同音,「羊」與「陽」同音,象徵國君,而十六羊則代表明朝16位皇帝。這三元素之太陽公信仰主流說法,以照此脈絡延續至今,成為我們所見之面貌。

九豬十六羊之材料與眾多餅糕無太大差別,以麵粉、米粉所製,如有糕仔、鳳片糕、餅皮包餡、麵皮包餡等多種;手法上有模型壓制及手工捏塑類這部份建議以九株十六羊的模具為主來書寫相關文物的內容。

相關文章

2023-11-13

依據大仙寺沿革,西元1701年,參徹禪師由福建鼓山親奉觀音佛祖(民間對觀音菩薩的稱呼)神尊渡海來台,到處遊歷,後於今日臺南白河區仙草埔結廬供奉,誦經勸化附近善信。西元1747年,參徹禪師之徒弟鶴齡禪師走訪地方紳耆,盼出錢出力創設佛殿,乃建大仙寺。西元1796年,鶴齡禪師之徒弟應祥禪師在枕頭山南腰覓得一靈穴,並自大仙寺分迎觀音佛祖來此供奉,此為碧雲寺之開基。西元1808年,應祥禪師於枕頭山腰鳩工庇材,建立寺宇大殿,此即為現今之碧雲寺。但根據耆老口述,放鴿笭活動於日治時期便已經廣泛流行,甚至到日治末期戰爭開始日本人禁止放鴿笭,因笭聲似空襲警報。 過去掛粉鳥笭流傳地區大抵分布於八掌溪、急水溪、將軍溪、曾文溪流域下游平原聚落,而隨著時代變遷,僅存八掌溪、急水溪之間下游聚落,也就是嘉義縣義竹鄉、臺南市學甲區、鹽水區、新營區保留此項風俗。

2023-11-13

媽祖信仰是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也是移民社會和海洋文化的表徵,台灣民間供奉媽祖的廟宇、神壇、民宅和舟船數量眾多,而媽祖的信徒更是遍佈世界各地不可計數。關於媽祖的身世,自宋代以來即有許多版本,各地文獻方志、碑文均有不同說法;直到清代以降,民間大致採信明僧昭乘所著《天妃顯聖錄》之說,有關媽祖身世的說詞才日趨一致,然而《天妃顯聖錄》屬神話小說,是否足以作為媽祖身世的依據,實有待商榷。關於媽祖的誕辰,台灣民間皆認定是農曆三月廿三日,其實在宋元兩朝文獻中均未提及媽祖誕辰;明代之後才訂為三月廿三日。按李獻璋所撰〈元明地方志的媽祖傳說之演變〉考證,乃因明代船舶多於三月返航,按慣例須祭拜媽祖以酬謝神恩之故。

2023-11-14

濃溪畔右堆地區新威客家聚落本有清明後祭拜義塚習俗,而當1923年建新威勸善堂後,居民將敬義塚、送字紙灰兩習俗結合,並擇新威聖君廟張君聖者聖誕時舉辦,祭典內容包括:送字紙灰、祭河江、祭聖大典和祭義塚,保存客家傳統信仰,傳承新民庄古昔生活,日治時期雖一度中斷,但二戰後重新恢復,已成為新民庄固定歲時祭儀,具傳統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