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天神像雕刻祖鋪第五代傳人

彰化縣鹿港鎮

粧佛-吳清波

粧佛-吳清波

彰化縣鹿港鎮

小西天神像雕刻祖鋪第五代傳人

粧佛-吳清波

2023-11-10

小西天神像雕刻鋪位於鹿港民族路上,源於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南大街的「小西天佛莊」,以泉州派的雕刻手法為主,在雕工、造形、漆線、紋飾、色澤各個方面,皆具特色,吳家先祖吳田在清道光年間,帶著數千種神像造型的丹青圖本,攜子吳虎渡海來台,並於鹿港落地生根。到日治時代,日人禁止民間奉祀神明及宗教活動,更監視小西天來台第四代傳人吳武貢行動,不准其雕刻神像,吳家頓失所依生計來源,但,吳武貢私下偷偷把技藝口傳給當時年僅十一歲的兒子吳清波,小小稚齡吳清波在一刀一鑿中默默繼承祖業,三十歲時父親面授整套命理、符咒儀式大法後始真正出師。

粧佛專指為神佛像雕刻,為木雕與漆藝結合的傳統工藝;專業的雕刻工匠稱為粧佛師。粧佛多為家傳技藝,大都只傳給自家子姪,不外傅。 粧佛的製作過程相當隱密。從開斧到完成後的開光點眼,每個階段都須遵守既定的規範,並適時舉行宗教儀式。 (一)開斧:以擲茭(博杯)的方式取得神明答應雕刻分身的聖杯,再由粧佛師傅、擇日先生或神明指定的良辰吉日來舉行開斧儀式。儀式過後從此,佛師在整個粧佛過程必須進行齋戒。 (二)打粗坯:粗略雕出神像的大致架構,是為粗胚。 (三)細坯修光:粗胚除臉部之外,將全身的細部修成完整樣貌,並以砂紙將表面磨至光滑。 (四)開面:雕出五官表情。 (五)打底漆:刷上底漆,以修補木頭的毛細孔、填補凹痕。 (六)入神:透過入神儀式,祈求神明將神力注入雕像內。多在牽線、安金與彩繪之前舉行。 (七)牽粉線(牽線):用漆線(福州派)或粉線(泉州派)勾勒出服飾線條。 (八)粉面開眼:塗上臉部、手腳的顏色,並畫出五官。 (九)上彩繪:將衣飾塗上顏色 (十)栽鬚:以塑膠毛、動物毛或蠶絲為鬍鬚,先在神像鑽小洞、填入黏膠,再一一將鬍鬚塞入細洞。 (十一)安金箔(安金):在神像表面貼覆金箔。 安金之後,整個粧佛過程才告結束。雕刻好的佛像尚須舉行開光點眼的儀式,才能接受人們的供奉。 臺灣的粧佛技藝源自福建,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本地粧佛師興起。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遷臺的二十多年是粧佛業的全盛期,鹿港、臺南的名師輩出。臺灣還保有這項傳統技藝,但因顧客減少,也面臨失傳的危機。

相關文章

2023-11-01

林瑤農,擅長傳統坩堝窯爐的「徒手吹製」與「徒手熱塑」技法,具備窯爐製造設計、原料配置、後段加工等專業知識。師承自上海玻璃師傅及玻璃藝師蔡松平老師,融合傳統與西方技藝,創作作品展現個人風格,彰顯傳統技藝與創作思維的結合。

2023-11-10

李萬財師承南投草屯葉錦基先生,學習泉州派木作技術,以傳統榫卯技術為主,並加以融入現代設計理念,形成具備獨特風格的傢俱工藝。出師後從業超過一甲子的歲月,期間除創作之成品參展無數,屢獲國內外重要機構與私人典藏之外,又不斷地在職進修、取得碩士學位,能具體將傳統細木作之學理與實踐結合。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款條件「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李萬財積極推行細木作之技藝傳習,除了傳授其子之外,並有數位弟子跟隨習藝超過十年以上,其中不乏任教於大學的教職人員,具備高度傳習能力與意願。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2款條件「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常以做好細木作職人的使命自期,不論是從業輩分、創作經歷、和技藝成就等,都是新北地區首屆一指,為文化脈絡下之適當者。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3款條件「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08

蘇榮仁藝師於國中就學時對繪畫有相當大的熱忱,於老師的鼓勵下,參與獲獎多項美術比賽,更在國中老師的推薦與其父親的支持下,前往府城拜師學藝,開啟了50餘年的彩繪人生。 自畢業進入彩繪領域後便不斷向多位老師習藝,同廖慶章、曹天助、陳明啟等人師承丁清石老師,與黃萬勝同為最後一批丁清石關門師傅,當時丁清石鼓勵其學生學成後自立接業,開枝散葉史的彩繪工藝蓬勃。 學藝期間蘇榮仁藝師更學習於黃明賢老師的花鳥、蔡茂松老師的山水、鄭宏章老師的素描,多方的畫藝學習皆成就了現有的創作表現。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