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樂陣斯土記憶

臺南市麻豆區

集英社太平清歌

集英社太平清歌

臺南市麻豆區

百年樂陣斯土記憶

集英社太平清歌

2023-11-07

太平清歌為臺南本地重要南管系統歌館文化,並有其特殊流派特色以及地方俗民藝術文化趣味。麻豆巷口集英社創設於日治時期,與麻豆昔時迎暗藝有關,已傳承至第五代,仍見活力與傳承動能,且保留南管曲樂80首以上,人人可彈拉唱曲,前後場均可互換,具藝術價值。

「麻豆巷口集英社」創設於日大正6年(1917),當時僅稱「巷口太平歌」,至今已101年,目前傳承至第五代。「太平清歌」屬南管音樂系統,不僅保存了漢朝、唐朝、宋朝等音樂樂器及樂譜的體制,同時也保留南管曲樂80首,幾乎都是古曲,聽起來非常的典雅,充滿古意,深具藝術價值,非常值得保存。「太平清歌」為南管系統,又稱太平歌、天子門生、天子文生、乞食歌、品管、歌管等,目前主要分布在台灣西南部沿海一帶,尤以台南為多,是本地重要南管系統歌館文化,有其特殊流派特色以及地方民俗藝術文化趣味。

相關文章

2023-10-13

利澤簡本為蘭陽平原溪南地區的主要河港,清嘉慶年間有福建船民隨船供奉湄洲媽祖廟的分靈神座,常保平安、並能顯靈,讓海水暴漲,使船隻順利進出,被利澤簡居民迎奉安置在港邊大榕樹下,結廬參拜。 利澤簡因有水運之利,居民日增,形成街市,乃在1826(清道光6)年,決議在街上建廟,命名「永安宮」,成為溪南地區唯一座東朝西、背海面山的媽祖廟。

2023-10-13

先民搬遷至大路關後,於每年農曆7月15日中元節,家家戶戶皆準備豐富的祭品,盛重地舉辦「渡孤」儀式,尤其是廟方更會準備全豬、全雞、牲禮、麵羊及豐盛的紅粄、瓜果、油、鹽、米等祭品酬拜好兄弟,而全豬、雞則於渡孤儀式後由輪值整年祭祀活動的鄰甲村民分食。 其餘祭品則是讓其他村民在活動結束後,搶食祭品。

2023-11-13

南鯤鯓廟是「南鯤鯓代天府」的俗稱,主祀李王、池王、吳王、朱王和范王等五府千歲,相傳祂們是300多年前乘坐王船來台的,後來經蚵寮漁民建寮奉祀。 迄今全台已有超過20000座分靈廟,這些分靈廟每到王爺誕辰,便紛紛籌組進香團前來進香謁祖,蔚為台地最為壯盛的王爺廟會,時見童乩與陣頭大會串,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令人嘆為觀止。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