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潮單字藍

手藝

2023-11-10

林國隆先生具備數十年傳統柴燒經驗,在陶器不上釉的狀態之下,能控制燒出火痕、金銀彩、落灰、流瀑、結晶體系之魚卵結晶、哈密瓜紋理、翡翠青瓷等柴燒風格,掌握各種風格的燒製方式,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具代表性。林國隆先生創立柴燒研究會,並多次舉辦柴燒國際研討會,積極培訓傳統柴燒人才,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與意願。林國隆先生為水里蛇窯第三代窯主,堅持保存傳統柴窯燒成工藝,帶領窯場成功轉型發展,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10

林清河出生於做陶世家,從小就在泥土堆長大。從小就曾為家裡窯場放牧水牛(註:早期還沒有練土機時,大部分的窯廠都有飼養水牛來協助練土(踩土))。年紀漸長,除了上學外,都要在窯場幫忙,因而學習到許多做陶技術與經驗。 1977年,父親林双喜先生因為兄弟分產獨立經營添興窯。1979年,林清河返家接手協助父親管理添興窯,1980年起由於林清河已經熟稔相關營運,父親双喜先生集另外進入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經營壽險業務,走上人生的第二春。自此,林清河即獨立挑起添興窯的經營。

2023-11-10

許朝宗長年持續從事傳統陶瓷製作,仿古瓷器陶藝精良,熟知登錄項目流派知識,並嫻熟其工序、工法等技藝,又融合天目釉古法,開創出高溫鐵鏽花的釉燒技法,正確體現該文化表現形式。許朝宗曾任教新北市鶯歌高級工商職業學校師徒制專任師傅11年,致理科技大學駐校藝術家9年,培育養成的子弟活躍於陶藝界。本人表示有意針對仿古陶瓷技藝,繼續推廣與栽培更年輕新秀,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與意願。許朝宗長期在鶯歌陶瓷業界持續多年推動仿宋、元、明、清古窯陶藝,擁有豐富經驗,及獨到工藝見解,為鶯歌「仿古陶瓷」文化脈絡之適當保存者。

2023-11-10

師承關係:徐析森─徐炳根、徐炳標、徐柄垣─徐世昌、徐世河。木偶雕刻在徐家已傳承數代,徐柄垣的父親徐析森是彰化頗負盛名的神像雕刻師。日治末期受戰事影響,臺灣掌中戲團木偶來源無法再從大陸取得,劇團乃前來彰化向徐柄垣之父徐析森訂製戲偶,「阿森仔頭」偶頭雕刻在工藝精巧,在布袋劇團備受肯定。徐柄垣在出生於木雕工藝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十六歲開始正式學藝,木偶之外,也雕刻佛像與人頭像。.從第一代徐析森創發,到第二代徐炳根、徐炳標、徐柄垣三兄弟傳承,如今來到第三代,由徐世昌和徐世河承襲技藝,其中徐世河畢業於臺中明道中學美工科雕塑組,接受專業美術訓練,加上從小就在父母身邊幫忙,一點一滴學習著戲偶雕刻的技藝,雖然曾經想出外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在民國82年(西元1993年)以後,父親為霹靂布袋戲刻偶的工作量相當大,他便偶爾返家幫忙佛像生意,也逐漸體會家族技藝薪傳的重要性。如今已得父親幾分真傳,延續「巧成真」戲偶雕刻事業。

2023-11-10

許金棒自13歲起跟隨父親許協榮先生學習木偶雕刻技術,能詳實介紹工序工法,並在各類型布袋戲發展下,開發新式大型偶頭,可見其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偶頭製作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許金棒積極協助木偶雕刻製作之教育推廣工作,民國76年(西元1987年)、民國88年(西元1999年)在學校傳習,民國89至90年(西元2000-2001年)間亦有傳習紀錄,具偶頭製作之傳習能力與意願,其子亦承襲其技法。其家族素有「員林山頂尪仔頭」之美稱,且許金棒從事偶頭雕刻工作已逾50餘年,承襲父親木偶雕刻技術,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10

謝雅秀娘家祖傳手藝,由外祖母莊許汝(冠夫姓)和姨婆施許段(冠夫姓)傳承下來,母親謝莊蘭(冠夫姓)的五個姊妹皆習得此藝,謝雅秀從小耳濡目染,於13、14歲時開始學習纏繞線花的製作技巧,初中畢業後曾當過護士並利下班後及休假時間幫忙製作纏花,而後北上工作才暫別纏花的製作工作。直到24歲返鄉結婚才又接下家中纏花的工作,除了持續以傳統工法製作,謝雅秀也製作創新的春仔花,並利用複合媒材和傳統春仔花結合,以因應當代的潮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