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剪黏立口碑國外廟宇慕名邀

新北市三重區

泥作工藝-楊重家

泥作工藝-楊重家

新北市三重區

泥塑剪黏立口碑國外廟宇慕名邀

泥作工藝-楊重家

2023-11-01

楊重家先生擅長剪黏泥作,作品生動活潑,造型立體,層次分明,刻劃細膩,富於變化,極具傳統藝術之價值,具藝術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1目:「具有藝術價值者」之登錄基準。

遵循傳統泥塑剪黏之古法,表現於臺灣各地廟宇建築上,技法純熟,堅持理念,不畏烈風苦雨,故能受邀於海內外各地施作泥塑剪黏工程,其優秀之造詣及風格夙為人所稱道,具特殊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2目:「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之登錄基準。

楊氏自15歲即從邱重義先生(延續早期剪黏泥塑名家洪坤福、陳天乞先生一脈)學藝,傳承脈絡可循,於穩健中具誇張與浪漫之地方色移,有其流派特色•充分表現北臺灣廟宇建築裝飾之美,具地方性。符合傳统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3目:「傳統藝術領域有價值與地位,並具有地方色彩或流派特色顯著者」之登錄基準。

從事此道40年,舉凡龍鳳、人物、飛禽、走獸等均能水到渠成,且絲絲入扣,三重碧華寺註生娘娘殿背牆之「三鳳」泥塑,以及普賢菩薩與文殊苦薩殿背牆之「雙龍朝拜毫光」泥塑,尤為其代表作。楊氏迄今仍堅特傳統泥塑剪黏技藝,持績承接廟作,延績傳統工藝美術之價值。

相關文章

2023-11-10

婁經緯教授的指導對陳景林的染織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1984年參加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染織科的編織研習期間,陳景林受到了婁經緯教授的賞識與感召,決定長期投入染織的研究。婁經緯教授是一位外聘的染織大師,他曾在1959~62年在美援機構擔任助理研究員,跟隨美籍染織顧問瑪麗.艾勒學習纖維編織,並在包浩斯系統的研究與設計方法上有豐富經驗。

2023-11-09

陳甫強老師是一位具有卓越技藝和扎實傳統螺鈿工藝知識的藝術家。他在年輕時期就開始學習木雕和螺鈿技術,並且在父親的影響下,深入研究這項古老的工藝。面對臺灣木雕業的沒落,他的父親轉向專注於螺鈿工藝,並且陳甫強也繼續堅持創作,保持對這門工藝的熱愛。陳甫強老師的螺鈿作品不僅在藝術方向上極為多樣,從紙鎮到花瓶,從人物到草木、鳥獸的刻畫,都展現了他嫻熟的技巧和創意。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藝術家,還是一位積極推廣螺鈿工藝的教育者。他將自己的技藝傳授給有心學習的人,並且在社區和學校中開設教學班,培養螺鈿工藝的愛好者。他不計利益地投入推廣工藝的精神,並且願意將自己的知識傳承下去,以保護和發展這門古老的工藝。

2023-11-01

林瑤農,擅長傳統坩堝窯爐的「徒手吹製」與「徒手熱塑」技法,具備窯爐製造設計、原料配置、後段加工等專業知識。師承自上海玻璃師傅及玻璃藝師蔡松平老師,融合傳統與西方技藝,創作作品展現個人風格,彰顯傳統技藝與創作思維的結合。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