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中秋盛會迎尪公遶境祈福

新北市三峽區

三角湧迎尪公

三角湧迎尪公

新北市三峽區

三峽中秋盛會迎尪公遶境祈福

三角湧迎尪公

2023-10-13

安溪人進入臺北盆地南緣淺山地帶,種植稻米與茶葉遭遇蟲害,在山地種茶,開採開採樟腦與大菁染料,時常遭受泰雅族的攻擊,挖掘煤礦易得肺病,使得安溪人的生存環境顯得艱辛,也因此在困厄中越需要信仰的力量加以慰藉,於是信仰原鄉的清水祖師與尪公,希望尪公能驅逐害蟲、調解原漢衝突、醫治病體,尪公成為維護人身安全與經濟利益的神祇,形成許多聚落迎請尪公辦理年例祭典。

日治時期各年例聚落迎尪公是一庄過一庄,範圍涵蓋今日的三峽區、鶯歌區、樹林區柑園、大溪區中庄,時間從農曆8月26日至9月初一,戰後受到政府施行統一祭典政策的影響,使得尪公年例祭典表現得非常多元且複雜,「三角湧迎尪公」指的是統一祭典的部分,包含了三峽區、鶯歌區部分、大溪區中庄,祭典時間集中在農曆8月15日,年例聚落委託三峽長福巖向木柵忠順廟與木柵、景美、萬隆集應廟請尪公,再從三峽長福巖請尪公與清水祖師,同時迎請與地方有信仰關係之神明,迎請眾神舉辦年例祭典。

三峽一帶的許多聚落,傳統上在農曆正月迎清水祖師,俗稱為「祖師公戲」,有著祈求整年平安的意涵,農曆8月迎清水祖師與尪公,俗稱為「尪公戲」,則是在歲末答謝平安,清水祖師與尪公信仰有著地方的歷史記憶,年初與年尾的祭典成為民眾重要的年中行事,構成地方社會的生活型態與歲時祭儀。

相關文章

2023-11-14

國定古蹟北港朝天宮,即是《諸羅縣志》記載創建於康熙39年(1700年)的笨港街天妃廟。若較保守根據廟內現存乾隆40年(1775年)〈重修諸羅笨港天后宮碑記〉推論其創建時間,廟史至少也可上溯至雍正8年(1730年),為笨港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媽祖進香團數量居全國之冠,分靈遍布全球。各地民眾自主進香活動維護久遠。全國最具代表性之媽祖進香目的地。北港進香產生之文學、藝術、俗諺、儀式多元且豐富。北港進香歷史悠久且保留傳統進香儀式。朝天宮保存完整之北港進香相關文物、資料。

2023-11-03

東山鳳梨園承繼園派北管,表演藝術有其特色,團員五十餘人,皆為地方人士,保存地方價值與色彩,深具地方性。園中有許多中年、少年團員學習,具特殊藝能表現,技藝優秀,團隊活動力強,演出機會多,各種樂器皆有人才。團中保存許多曲本,整理有條,演奏技巧優秀,具特殊性。團長曹長春技藝嫻熟,擅老中青傳承教學,薪傳工作卓著,推廣用心。團中唱曲,各種樂器皆有人才,演奏,唱曲皆有水準,深具藝術性。

2023-10-19

賽夏族paSta'ay的歷史源自賽夏族一個「愛恨交織」的傳說。 相傳距今300多年前,賽夏族部落對岸山洞裡,住著一群身高不滿3尺(1公尺)的小矮人,賽夏族人稱之ta'ay (音譯: 達隘)或戲稱矮人。達隘身材雖矮小智慧卻很高,而且行動迅捷,他們經常教導賽夏族人農耕漁獵技術、治病方法,賽夏族人對他們心存感激,常請達隘喝酒同樂。在每年收成後,也會準備豐盛酒菜招待達隘。但達隘常在喝酒後調戲賽夏族婦女,甚至曾造成賽夏族婦女懷孕之事,導致賽夏族人心生不滿,亟思報復,但不敢輕舉妄動。在某次慶豐收歡樂之夜,達隘又調戲賽夏婦女,一位賽夏青年決心進行報復行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