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四代的大活動

彰化縣花壇鄉

花壇白沙坑迎花燈

花壇白沙坑迎花燈

彰化縣花壇鄉

傳承四代的大活動

花壇白沙坑迎花燈

2023-10-12

白沙坑迎花燈活動延續至今已有180年的歷史,從來未曾中斷,是全國民俗活動的瑰寶,仍然保有清代迎燈的方式,具有早期農村古樸的民俗風貌,最能表現臺灣風土民俗的特色,近來逐漸庸俗化沒落,若不重視恐將會消失,應該結合學術界與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共同來提倡這個民俗活動。

相傳道光6年(西元1826年)花壇鄉文德村曾維楨入翰林院為官,羈留京邸,鄉思常縈夢寐,道光8年(西元1828年)恰值元宵佳節,隨著皇上的鑾駕遍遊大街,觀賞花燈,但他卻觸景傷情,不覺涕淚縱橫;皇上驚訝的問道:「曾卿何故流淚?」,曾氏曰:「臣自幼賴父母養育,而今故鄉慈母年紀老邁無福觀賞如此大迎花燈盛景,乞請辭官還鄉,奉養父母親之晚年,以盡烏哺之報。」

道光皇帝十分器重曾翰林,不准辭官,為嘉慰曾翰林之孝行,敕令曾父為儒林郎,母為儒人,食祿百石,並執事鑾轎華蓋半套,可以排鑾入城,又旨賜白沙坑翰林官神所在(即福德正神)為中心,每年元宵節14、15、16三天,依照京城之例大迎花燈,以娛他的母親,故相沿至今,每逢元宵佳節,白沙坑文德宮遶境迎燈排以紀念曾翰林的孝道。

相關文章

2023-11-07

港口慈安宮據史料記載創建於清康熙年間,至嘉慶廿二年乃遷建現址。港口慈安宮金獅陣包含雙龍吐珠陣、錢陣法、四城陣、八卦陣、小龍步法陣等十四項,陣式分明,變化多元。不同於一般金獅陣是由盾牌帶領,耙上無長角的母耙隨盾牌行動,港口慈安宮金獅陣的特色是由耙上長五支角的公耙領陣。造型可愛的「獅旦」也是吸睛的焦點,「獅旦」由一小孩扮演,通常是頭綁頭巾,身穿紅肚兜,腰纏長布巾,戴墨鏡,站立於成人肩上,左手叉腰,右手揮舞彩球,負責引導金獅陣。

2023-11-13

祭祀太陽為自然崇拜之一環,古籍《拾遺記》載「炎帝神農築圓丘以祀朝日」,顯示太陽祭祀歷史之久。唐代設置 2 月 1 日為中和節,並被視為太陽星君的誕辰,另有以農曆11月19日作為太陽星君之誕辰。 太陽公信仰散見於臺灣,以臺南、高雄最密集,而以九豬十六羊之供品的太陽公祭祀目前則集中於臺南府城;九,為陽數之極,音與閩南語「救、久」相仿,而「豬」係與明朝國姓「朱」同音,「羊」與「陽」同音,象徵國君,而十六羊則代表明朝16位皇帝。這三元素之太陽公信仰主流說法,以照此脈絡延續至今,成為我們所見之面貌。

2023-11-03

「uyas kmeki」這種祭典舞蹈歌具有複音歌唱的特色,其精髓在於領唱者的即興領唱和領舞。在過去的歲月裡,有能力擔任領唱的人才在部落間代代傳承這項傳統藝術,然而現今傳承機制已經不再存在,這使得這種傳統藝術面臨瀕危的情況。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