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傳統社會階序倫理

屏東縣泰武鄉

Puljetji佳興部落手紋

Puljetji佳興部落手紋

屏東縣泰武鄉

排灣族傳統社會階序倫理

Puljetji佳興部落手紋

2023-11-15

排灣族每個部落皆有屬於自己的社會階序、部落組織系統 、分工職責,社會階序與職責常見於圖案識別系統上,而手紋就屬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手紋文化所代表的不僅是排灣族的宇宙觀(天命、生命)、社會觀(組織、儀禮)、價值觀 (生活、文化)、還有人生觀(照護、服從、分享),更是族人的辨識符號以及榮譽的象徵。佳興部落手紋文化以傳統領袖家族為中心,該部落手紋圖文呈現該部落社會階序倫理,展現傳統社會位階與職務脈絡。對排灣族人而言,為重具傳統性、文化性與典範性。

有鑒於手紋文化瀕臨消失危機,目前佳興部落僅存3位手紋長者,應予以登錄保存,以彰顯該文化在維繫族群核心價值之重要性。

保存團體長期與部落手紋老人交流,並留下珍貴手紋文化紀錄,協助策展推廣手紋文化,使民眾認識手紋文化及消 除對手紋習俗之歧視,落實保存維護工作,應予以登錄肯定。

相關文章

2023-11-14

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遶境)起因於清領末期的瘟疫,為消弭傳染病而有王醮之啟動,藉由迎送代天巡狩以祈求香境平安;其後,結合廟宇重修建而而舉行「慶成祈安王醮」,皆以五朝為期,形成南關線「慶成式五朝王醮」之醮型特色。三大廟舉行王醮期程,時間皆間隔12年(或以上),其中關廟山西宮最為穩定,戰後固定12年於「戌」年舉行;有稽可查者,詳為:歸仁仁壽宮—1909、1961、1977、1995、2015,保西代天府—1925、1969、1981、1999、2017,關廟山西宮—1913、1958、1970、1982、1994、2006、2018。2015年至2018年的4年間,三大廟接續辦理「慶成五朝王醮」,密集的連動舉行,備受關注,區域型的信仰文化多方顯現,而有了較佳的能見度。

2023-10-13

金門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日起,家家戶戶在門口都會懸掛一盞普渡燈,為停留陽間的孤魂滯魄照明引路,此項風俗在臺灣已甚為少見,但此風俗傳統卻仍存留於金門地區,成為金門在農曆七月間信仰風俗上的特色景觀。

2023-11-06

張日貴將屏東滿州民謠保存下來,這種音樂源於最基層的生活文化,反映了當地人的生活和價值觀。他的工作有助於保護和傳承這種音樂形式,同時開創了鄉鎮區域化音樂特質,使得當地文化得以保存。張日貴的努力使得滿州民謠具有獨特的鄉鎮區域化音樂特質。他的創作和表演豐富了這種音樂風格,並且帶有他自己對於當地人情世故的獨特理解,使得音樂更具情感和生命感。儘管保存者能夠開創音樂特質,但滿州民謠的傳承並不容易。這種音樂形式需要持續的努力和投入,才能確保它不會失去。張日貴的工作有助於提高人們對這種傳統音樂的認識,同時也為後人提供了學習和傳承的機會。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