遶境庇祐地方平安

新北市林口區

竹林山寺巡迴觀音媽過頭

竹林山寺巡迴觀音媽過頭

新北市林口區

遶境庇祐地方平安

竹林山寺巡迴觀音媽過頭

2023-11-14

竹林山寺主祀「十八手觀音佛祖」(又稱蕃薯媽、十八股媽),係清乾隆三年(1738)隨著泉州晉江縣、南安縣、惠安縣等三邑移民,從安海龍山寺分靈抵臺創建艋舺龍山寺的觀音聖像之一,清嘉慶六年(1801)恭請至林口台地坪頂十八庄輪流奉祭。 昭和十三年(1938)4月興工創建「竹林山寺」,至昭和十四年(1939)2月竣工,昭和十五年(1940)農曆5月6日子時安座晉殿。後遇太平洋戰爭,全面停止了輪祀,到了戰後十八坪位才恢復輪值傳統。 民國三十八年(1949)輪值區域重新劃分為直屬坪位、巡迴坪位及正爐坪位,而後幾經合併更動,成為現今19坪位。早期信奉十八手觀音者以三邑人士為主,後因地緣及移民遷徙等因素,信仰逐漸擴及新北市與桃園市內安溪、漳州與客家移民,甚至戰後眷村外省新移民也擔任過爐主,呈現其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風貌,成為北臺灣重要觀音信仰之一。

巡迴觀音佛祖過頭(以下簡稱觀音媽過頭),「巡迴媽」為竹林山寺的「二媽」,係日治時期為保護觀音佛像本尊遭破壞而另塑分身,戰後「二媽」即代替大媽輪值各庄頭奉祀,輪值坪位依序整併為大南灣坪位、小南灣坪位、下湖坪位、龜山鶯歌坪位、桃園坪位、大竹坪位、南崁坪位、大園坪位、坑子外坪位等九大坪位,佈及新北市林口區、八里區、鶯歌區、桃園市龜山區、桃園區、蘆竹區、大園區等7區,且承襲保存著開基十八手觀音佛祖未建寺前的輪值慶典模式,尤其輪值坪位全境動員參與,齊力協助慶典活動,使生活與信仰合而為一,具文化生命力。

相關文章

2023-10-13

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主祀清水祖師,相傳清乾隆年間先民自泉州安溪清水巖奉請清水祖師香火來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三峽、鶯歌、樹林、大溪的泉州籍移民倡議建廟,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於三峽建立長福巖清水祖師廟,並以姓氏分為七個股,由七股的信徒管理廟務。 七股的順序:第一股劉姓、第二股大集姓、第三股陳姓、第四股林姓、第五股中庄集姓、第六股李姓、第七股王姓,因而地方有「劉頭王尾」之說,七個股每年輪值一個股,由值年股(稱為「著股」)形成祭典組織負責當年祭典。

2023-11-14

臺東縣卑南族的南王、下賓朗及巴布麓部落,都有婦女工團(misa’ur,即換工團)以及專屬的小米祭慶典。婦女小米祭包含山田燒墾和種植小米,婦女工團(misa’ur)集體小米田除草,以及婦女小米除草完工祭(或完工慶)。 卑南族語Mangayaw,原意為「獵取」或「獵鹿」,同時指狩獵和復仇馘首的祭儀。大獵祭Mangayaw(含猴祭、除喪)是臺東縣內卑南族最重要的祭儀之一,源自於古代的狩獵祭儀,團體合擊訓練,以及部落復仇的戰爭行動。舉辦大獵祭Mangayaw(含猴祭、除喪)的時間,大約都是每年的12月。過程包括, 1、少年利用假日,集中到少年會館接受訓練。 2、會館修葺,祭司和巫師為部落祈福。 3、少年年祭(俗稱猴祭)。 4、少年成年禮,成年禮後的少年要為部落服役3年。 5、青年以上男子出發外地狩獵。 6、男子狩獵凱旋歸來,青年成年禮,大會舞。 7、除喪祭。

2023-11-07

公親里清水寺管理委員會的太平歌陣頭展現了多層次的藝術價值。首先,在演奏和歌唱方面,樂器演奏與歌者的唱和相得益彰,樂聲和歌聲融合一體,呈現出古調風韻之美,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這種整齊而和諧的表演,展現了他們在太平歌領域的卓越技藝。其次,公親里清水寺陣頭的獨特性體現在他們的自組陣頭和固定團練上。村莊里的居民自發自組陣頭,並且定期進行團練,這種自主性的組織和訓練不僅增進了他們的唱奏技巧,還使他們能夠投入曲譜文字化和保存工作,保存太平歌譜,以供後人傳唱。這種保存和傳承的努力,使得太平歌的文化資產得以保存,也表現出他們特殊的藝能表現。最後,公親里清水寺陣頭與宗教信仰活動緊密聯繫。他們的表演和宗教信仰活動相互依撐已超過百年,這種緊密的聯繫不僅強化了他們對太平歌的傳承,還體現了地方流派的特色。作為西港香境溪南唯一的太平歌陣頭,他們承載著地方文化的厚重歷史,呈現出獨特的地方風貌。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他們的表演更加豐富多樣,充滿了特殊性和地方性。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