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祭典人神盟約祭

屏東縣來義鄉

來義白鷺maljeveq(祖靈祭)

來義白鷺maljeveq(祖靈祭)

屏東縣來義鄉

傳統祭典人神盟約祭

來義白鷺maljeveq(祖靈祭)

2023-11-14

白鷺部落payljus,位於屏東來義鄉,從排灣族發祥地padain經歷過八次遷徙,最後在1959年遷移到山下現在的南和村,至今已有60年,儘管部落經歷多次遷移,但部落仍保留重要的祭典,像是今年春節期間白鷺部落payljus就舉行maljeveq人神盟約祭,雖然近幾年因為經濟和就學因素,參與準備祭儀的人數不如以往,但部落家族努力維持這項傳統文化,也在過程中積極尋找傳承的方式。 maljeveq人神盟約祭,是排灣族社會重要的文化祭儀,藉著與祖靈的相聚,再一次凝聚彼此,位於屏東來義鄉的白鷺payljus部落,是現今排灣族社會,仍然保有傳統祭儀,maljeveq的部落之一,每次都在春節時期,實踐與祖靈的約定。

白鷺payljus部落,位於屏東來義鄉,從排灣族發祥地padain,經歷過8次遷徙,最後在1959年,遷移到山下現在的居住地,與高見部落統稱為南和村,至今已有60年,儘管經歷過多次遷移,白鷺部落仍然保有重要的maljeveq人神盟約祭,並且在主祭舉行前1個月,就進入整備期ive’ve’宰豬獻祭跟祖靈約期。   整備期的工作,包含製做祭竿、福球,搭建刺球場,因此全部落動員。 白鷺部落maljeveq,第一階段祭儀整備重點,在於提醒祖靈回來拿取衣物,接著就是迎接第二階段,準備迎靈與遮蔽儀式,重點在於恭請祖靈,及部落族人洗衣。 因為的3階段進入正祭,族人不得洗衣及晾晒,第3階段正祭則是,迎靈、刺球以及送靈儀式。 祭歌傳承的困難,考驗著白鷺部落,推動maljeveq文化的路,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影響的不僅有祭歌,還有在西方宗教信仰,進入部落後產生的改變。 面對著現代生活,信仰改變,還有族人旅外工作就學的影響,白鷺部落maljeveq刺球儀式的祭竿,從百支減少到25支,雖不見過去的輝煌場景,卻讓部落族人,更思考文化質量的意義,老鷹在高空俯視,vayaq拋球者用力一擲,竹子敲擊,祭竿與福球接上的那一刻,祖靈與部落族人的空間連接在一起,再次相聚再次提醒,讓白鷺部落,在過程中積極尋找傳承的方式。

相關文章

2023-11-13

清朝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曾設鎮總兵署於明朝建立的金門千戶所城,後又將總兵署移至後浦,並於農曆四月十二日將城隍爺分火到後浦奉祀,由此並衍生出目前年年熱鬧舉行的四月十二迎城隍。根據〈古地城隍重建落成志〉及地方耆老的說法,由於金門鎮總兵署移駐後浦,城隍爺和城隍廟也就遷治到後浦,這就是浯島城隍廟以四月十二日為廟慶的背景。整體后湖聚落的信仰中心為昭應廟,廟宇明確創建年代己不可考,但透過廟內匾額推測,創建年代約於清初,宮廟並於1976年進行重修(金門縣志,1992:494);廟宇中主祀神明為六姓王府、池府王爺、朱府王爺,另有陪祀神明為關聖帝君、廣澤尊王、蘇府王爺、中壇元師等;原每年六姓府王爺、池府王爺、朱府王爺之誕辰皆舉行建醮儀式,但因考量居民之經濟清況,現己修改為一年只建醮一次,且由三位王爺輪流;另有每十二年一次,逢兔年舉行之海醮。貓公部落在台灣地圖上東側海岸中心點,北距花蓮市50公里,西距花蓮縱谷的光復19公里,東臨太平洋,西依海岸山脈,兩條河匯合部落區域後向東入海。

2023-10-13

大溪普濟堂原本鸞堂信仰中的扶鸞儀式約在昭和初年(1926)結束,普濟堂開始朝向公眾廟宇發展,並透過每年農曆6月24日的遶境儀式不斷擴張其影響力及信仰圈,成為大溪區及復興區重要的神明信仰,這項遶行範圍廣及兩個行政區域的神明遶庄儀式,更是全區每年最重要的宗教慶典活動。

2023-11-02

陳嬿朱女士是一位南管音樂的保存者,她以優美的古樸南管唱腔聞名。她的嗓音嘹亮,技藝精湛,具有高度的藝術性。陳嬿朱女士從小師承南管名師,並以個人的音樂天份和努力,成功地塑造了自己在南管音樂領域的獨特表現方式。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