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祭典王船進水典禮

屏東縣琉球鄉

小琉球三隆宮迎王平安祭典

小琉球三隆宮迎王平安祭典

屏東縣琉球鄉

平安祭典王船進水典禮

小琉球三隆宮迎王平安祭典

2023-11-13

小琉球,襟懸於台灣西南方約8海浬的海域,距離高雄港約12海浬。這座珊瑚岩礁小嶼分為八個村,四個角頭,村落中豎立著宗教寺廟,其中以碧雲寺主祀觀音佛祖,三隆宮主祀池、吳、朱三府王爺而聞名。

三府千歲的信仰源於清乾隆初年,由來自閩省鯉城的詩穎川族人陳明山君率眾帶著池、吳、朱三府王爺的香火來到小琉球。最初的草廟建在碧雲寺左側,即舊電廠的原址,後來於乾隆50年擇定現在的廟址。經歷多次改建,並選擇在祖峰回顧中找到《雙鳳朝陽》的吉穴「坐坤朝艮」,供奉著各大德,成為眾人朝夕膜拜、祈福的聖地。

小琉球的「迎王」儀式歷史悠久,初期與東港合併舉行,直到民國41年才各自獨立舉行,而在民國74年更建造了木製王船,使得「燒王船」的規模越來越盛大。祭典主事者包括大總理、副總理、各角頭的理事和參事,他們透過擲筊方式選定,迎王祭典事務由大總理統籌辦理。

迎王平安祭典的儀式流程包括籌備階段(擇日)、中軍府安座、造王船、王船進水、進表、設置代天府、王醮法會、遶巡海島、請王、出巡四角頭、迎王船、宴王、送王。中軍府是祭典的先鋒部隊,代表神界進入平安祭典的準備階段。王船則配祀以護航船舟,巡視畛域,賦予代天巡狩千歲的交通法船。在進水儀式中,王船升起船帆,撒下約四千斤的平安糖果及餅乾,祈求賜福與平安。

代天巡狩千歲爺奉玉旨按察,臨時駐蹕的行館被稱為「代天府」,其佈置完成後,正殿及左右廂殿的廟門則用班頭的板茭交叉,禁止閒雜人進入。遶巡海島是巡港腳的一部分,迎王祭典有別於其他地方,先在海上視察「巡港腳」,翌日再延續陸地遶境,呈現一系列水陸遶境。

請王是迎接代天巡狩王駕的儀式,所有參與祭典的神轎前往中澳沙灘進行請水法會,「報銜頭」則由各轎班人員附乩扶筆登上法台,寫出大千歲的銜頭。王駕出巡時,參加的隊伍與各角頭神輿集合於三隆宮,按隊伍號次有序出巡,呈現遊縣吃縣、遊府吃府、躦轎腳、攔轎喊冤、辦案等獨特的祭典特色。

「送王」是祭典的最後階段,恭迎王駕由道士團舉行「拍船醮」科儀,為王船「點艙」及「開水路」後啟程,出發直抵中澳沙灘。在那裡,恭請王爺登船,以火化之方式送走巡王。送駕禮畢,陣頭偃旗息鼓,回返三隆宮解散,祭典在此功德圓滿結束。

相關文章

2023-11-03

吳清發父親吳土是「慶梨園」北管子弟,因而吳清發相當早就接觸到北管戲曲。戰後,吳土於民國38年(西元1949年)組「新樂園掌中劇團」,前場請人,後場自己負責,請過的主演有江萬長、張文源等人。民國41年(西元1952年)吳清發開始擔任主演,曾陸續向江萬長、陳坤輝、李木火、張文源及林牛、等人學戲。

2023-10-13

艋舺,今名萬華,為臺北市最早發源地,300多年前臺灣北部為一蠻煙瘴癘之地,漢人由渡海前來墾植為求神佑,多攜帶家鄉廟宇香火以為庇護,後因漢人聚落漸增,福建泉州三邑(晉江、南安、惠安)人士遂於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合資興建龍山寺,迎請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寺供奉,當時為祈航海安寧郊商,同時興建後殿,奉祀天上聖母、文昌帝君及關聖帝君等,此後乃至日據時期,龍山寺除是當地居民信仰中心外,更是商業、經濟活動之處,甚至為議事、訴訟等祈求神靈公斷之場所。

2023-11-02

李阿質是漢陽北管劇團的資深演員,他在9歲時就加入了戲班,經歷了多個亂彈劇團,包括「新美園」、「宜蘭英」和「東福陞」等,並且在北管戲曲領域經營已經超過70年。他的演技非常精湛,唱腔細緻優美,擁有極強的記憶力,是宜蘭本地具代表性的亂彈戲演員。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