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進水、出澳

臺南市安定區

安定長興宮瘟王祭

安定長興宮瘟王祭

臺南市安定區

王船進水、出澳

安定長興宮瘟王祭

2023-11-13

蘇厝長興宮主祀十二瘟王(張、余、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自古便為蘇林二庄的信仰中心。千歲爺信仰的形成由來是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蘇厝人於曾文溪畔拾得十二瘟王之王船,亦有另一說則為蘇姓祖先從原鄉攜帶而來;不管那一說法正確,瘟王信仰的落腳,刺激了之後瘟王祭的形成。長興宮的正式建廟則於1867年(清同治六年),特別的是雖主祀十二瘟王,卻沒有雕塑神像,只供奉象徵瘟王的王令,另外則陪祀開漳聖王、總趕公、田都元帥、田府元帥、雷府大將軍、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及虎爺。

推測於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蘇厝便舉行首科送王醮典,並可能是臺南地區最古老之王醮。長興宮瘟王醮典最早並非有規律的時程舉行王醮,早期醮典規模為三朝,每逢農曆年丑、辰、未、戌之春季時節即舉行。1958年(民國四十七年)神祇侍奉問題,信徒之間產生裂痕,1961年(民國五十年)之醮典便停辦,至1970年(民國五十九年)長興宮重新啟建醮典,1988年(民國七十七年)長興宮將三朝王醮擴大為七朝。

相關文章

2023-11-03

在泰雅族的傳統中,口簧琴和縱笛是兩種非常具代表性的樂器,它們在泰雅族文化中扮演著傳遞訊息、特殊祭典樂舞的角色。口簧琴透過口、手與簧片的振動與口腔共鳴產生曲調與樂音,而縱笛則被用於首祭之樂舞,傳遞著凱旋歸來的訊息,同時也具有引領、撫慰、召喚被獵者的靈魂等功能。

2023-11-14

東港共明堂在成立當年除了聘請崁頂鄉港東村教師前來教導外,亦有神明降壇,親自傳授陣行與參禮方式,參禮方式:有個人參拜、統一參拜、開四門等,充分了解本項民俗之知識,歷年來參加團練的教練、副教練傳承各項陣頭技術都盡心盡力,民俗文化表現形式都能充分展現。東港共明堂成立屏東縣東港鎮五毒大神文化發展協會,成員大都是裝扮過五毒大神的人員為主,主要是負責五毒大神的招募及訓練,協助推動該登錄項目保存維護工作之能力與意願高。

2023-11-13

恆春搶孤的習俗相傳了幾百年,一開始是恆春城內較有錢的人在中元普渡後,將祭品開放給城外較貧苦的人來拿,這是「搶孤」的由來。由於爭搶祭品每次都會造成打架或是踩傷的情況,在光緒5年時,設計出以「爬孤棚」的競賽方式來取得孤棚上的祭品。爬孤棚儀式極具地方特色,傳承已久,雖曾中斷但恢復情形良好,也具歷史性,有傳統文化深層意涵。兼具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與典範性登錄基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