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戰祭登場戰士宰山豬齊迎神

嘉義縣

鄒族mayasvi

鄒族mayasvi

嘉義縣

鄒族戰祭登場戰士宰山豬齊迎神

鄒族mayasvi

2023-11-13

戰祭mayasvi這個祭典有許多特殊的意涵,整各mayasvi戰祭無法單單以一各意義名稱包含囊括之,凡如戰祭、敵首祭、凱旋祭、團結祭等等皆然。 
 Mayasvi並不是一個定期性的祭典,想當然就並非每一年皆會舉行,但亦有可能一年舉辦好幾次,舉辦Mayasvi最主要的原因有二其一:從前部落之間還在出草征戰的時代,勝利凱旋返回部落之後,就會舉行這個祭儀。其二:部落會在修繕會所之後舉行。 

每當部落長老開會決定舉辦瑪雅斯比後,就會開始展開各項準備工作。男子在祭典前幾天要整理集會所內的聖物、修建集會所、並整理征狩之路;婦女則準備祭品如釀製米酒、製作糯米糕等。 
 
而參與祭典的男子要穿著正式的勇士服戴皮帽,並插戴金花石槲蘭,作為戰神辨識之標記,佩帶木芙蓉樹皮纖條於胸前作為護身符,以防惡靈於祭典時入侵。  
 
台灣原住民的傳統信仰上的觀念,起源是對於世界的未知,認為這個世界是被無數且無形的靈魂所支配,不同的空間與時間下都會有相互對應的神靈,天上的神靈地上的神靈人與靈都各有其從屬關係,以及其所屬的活動空間。 
 
從戰祭mayasvi中也可以看出鄒族的泛靈信仰,例如砍樹枝是為了讓從天上降下的哈莫天神與戰神所降下之梯,家屋也有家神能保護家中成原免於疾病及水災的侵害,亦有由赤榕、茄苳、樟、等四種樹種所組成的靈樹,而形狀特殊與色彩的岩石也會被稱為靈岩,人也有靈,如遊離靈身體靈。 

相關文章

2023-09-18

亦宛然掌中劇團包含南管布袋戲、北管布袋戲,不僅培訓前場表演藝師,對於後場音樂、行政工作方面也積極培訓新手;令對手工藝雕刻、製偶衣、刺繡方面更是講究,精緻研發,對於傳統布袋戲之發展具有貢獻。

2023-11-07

復興閣皮影戲團保留傳統潮調唱曲,還保持了臺灣皮影戲傳統的戲偶造型與色彩。他們的全臺巡演和國際演出,使臺灣的皮影戲藝術得以傳播至世界各地。同時,他們的教育研習和文化展演工作,為臺灣皮影戲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希望這個團隊能夠繼續在藝術和文化領域取得優異的成績,繼續為臺灣皮影戲的繁榮不懈努力。

2023-11-06

莊萬枝,生於昭和11年(1936),馬公東衛人。民國38年(1949)曾隨舅舅學習拳頭功夫。 東衛於清朝時期武館盛行,自然發展出獅陣,涼傘技藝雖不像獅陣那樣熱鬧,卻需紮實武術基礎。涼傘為神物,不能隨意放置或不尊重,更不得作為武器使用。多數拳頭師拿起涼傘,從原本的遮蔽及開路用途衍化出特殊技藝,套路常為廟宇之有形元素、道士步或為拳頭步。涼傘套路皆無圖形,師傅僅動作示範,言語傳授。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