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陶之美

嘉義縣太保市

交趾陶-陳忠正

交趾陶-陳忠正

嘉義縣太保市

交趾陶之美

交趾陶-陳忠正

2023-11-08

陳忠正,自少時即展現出對畫畫的熱愛,中學畢業後開始向師承洪坤福的姨丈林再興學習「剪黏」與「交趾陶」技藝。他不畏艱辛,離開家鄉,來到宜蘭,從事基本功的學習,包括描摹、捏塑等技巧。他專心致志地磨練工藝,勤奮工作,白天修建廟頂,晚上創作大壁堵,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在幾年的努力下,年僅二十歲的他已經受到眾人的肯定,並且被譽為「囝仔師」。

他與師傅林再興合作完成了新港奉天宮前殿的剪黏作品,這個作品開始引起廣泛關注,使得「囝仔師」逐漸成為剪黏和交趾陶工藝領域的名家。他的才華和努力為他贏得了眾人的尊重和讚譽,使得他的藝術成就得以展現在廟宇和其他場所的創作中。

交趾陶民間多稱「尪仔」、「廟尪仔」或「淋搪花仔」等,為一種應用於臺灣傳統寺廟、宅第建築裝飾及觀賞、實用器物之低溫彩釉軟陶。 交趾陶的淵源可上溯到漢綠釉,唐、宋、遼等鉛釉彩陶的唐三彩系統與明代的五彩,其配釉方式並受江西景德鎮釉上彩以及山西的琉璃與法花彩等影響,逐漸在民間默默醞釀而成。 臺灣交趾陶手藝則是於清代由粵、閩一帶來臺的工匠所傳入。由此對臺灣的寺廟建築裝飾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資料:〈交趾陶保存修復技術林洸沂-保存神氣,良工苦心巧煉補〉,江韶瑩、陳磅礡著)

相關文章

2023-11-10

陳志良承傳家族技藝,兼擅糊紙及道士儀典,掌握核心知識。在糊紙技藝方面,除自家之姿態手路,亦拜師臺南糊紙大師洪新發(阿九司),學習軟胚派紙偶的架式與衣摺路,另私下觀摩臺南道長兼糊紙師傅金登富的硬胚派製作技術,作品能兼容各家所長,而且還在不斷學習、觀察與揣摩他人作品的精華之處,深得傳統糊紙藝術精髓。其糊紙藝術技法到位,熟知並能正確體現糊紙工藝登錄項目之知識,能力態度均值得肯定。陳志良糊紙工藝,承自家族世代相傳。而家族工藝技術則是於19世紀後期習自鹿港匠師,生根高雄,至今傳承四代,傳承脈絡清楚,具有地區性特色。除了家族世代內傳外,向外進行收學徒,開枝散葉。其具有強烈傳習及推廣熱忱,亦已持續透過手稿、繪圖等方式紀錄技藝與道士內涵傳承予子。陳志良就習藝系譜、技藝表現形式及傳統內涵而言,皆符合文化脈絡,為高雄地區糊紙工藝之代表性藝師。

2023-11-08

王保原為潮汕派剪黏司傅何金龍、王石發直系傳人,並擅泥塑,技藝精湛,曾經修護何金龍剪黏及葉王交趾陶作品。其構圖佈局具空間層次,塑造人物動作、表情栩栩如生,剪黏特色工法有「摃槌」(將玻璃剪成火柴棒狀)與「甲毛」(剪成細毛狀),並能使用早期瓷碗碟盤豐富多樣的紋樣釉色,曲勢度形加以剪裁,黏貼手路細緻,對施作過程之工具及材料運用考究,保存剪黏製作特出的技藝與知識。

2023-11-09

76歲的許清樹世居水林鄉,19歲跟隨台灣建廟大師林再興學習建廟技藝,舉凡設計、泥塑、造型、剪粘、交趾陶、彩繪等無不精通,至今仍不斷學習精進,希望將所擅長的泥塑剪粘技術更加發揚光大、傳予後人。參與寺廟翻新修復工程超過兩百座,師承林再興老師,具一定的泥塑剪黏技藝水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