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古農村生活

臺南市六甲區

鬥牛陣

鬥牛陣

臺南市六甲區

體現古農村生活

鬥牛陣

2023-11-06

鬥牛陣的故事背景發生在農業社會,兩位農夫甲、乙在春風拂面的午後,放牛到田邊吃草。牛隻們在草地上相遇,因為搶食同一塊青草,產生爭執,最終演變成一場激烈的鬥牛戰鬥。這場戰鬥不僅限於牛隻,還牽扯到農夫之間的爭執,最終導致他們互相攻擊,形成了一場混亂的鬥爭場面。

鬥牛陣是泰山民俗技藝團最早成立的陣頭之一,在台南縣內屬於較早成立的鬥牛陣之一。鬥牛陣的主題具有地域特殊性,在遊藝活動中相當具有趣味性。這個活動能夠生動地展現農村社會的生產勞動和生活樣貌,呈現出農夫們在農田中的生動景象。鬥牛陣是台灣早期農村生活娛樂的寫照,特別在南部地區受到歡迎。這個陣頭戲生動地呈現了農民的日常生活和他們在農田中的互動情況,展現了當時社會的文化風貌。

相關文章

2023-10-13

在傳統泛泰雅社會中,男子曾獵首、女子具織布能力,始獲得紋面資格,方能論及婚嫁。紋面禮俗象徵在生命進程中成為「社會人」,肩負成家、保護聚落之社會責任,死後得以進入祖靈界。紋面禮俗含括了傳統泛泰雅文化中生命儀禮、社會責任、超自然觀念等地方知識。雖然今日紋面已不再廣為實踐,轉化為貼紋面貼紙、暫時性紋畫之行為,仍被族人作為族群認同之重要表徵。

2023-11-08

張碧英參與了2013年的「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滿州民謠—張日貴傳習計畫」第一期傳習計畫,並且具有傳統曲調項目、月琴彈唱、即興演奏和創作新詞的知識和技藝。她在訪查期間展現對民謠文化表現形式的深入理解,並且在傳習計畫結業後擔任教學助理,指導滿州鄉境各中小學的民謠社團和社區民謠班。她多次參加詩詞創作和演唱比賽,並在國內外多項音樂展演和交流活動中取得佳績,具有顯著的傳習能力和意願。

2023-11-13

依據大仙寺沿革,西元1701年,參徹禪師由福建鼓山親奉觀音佛祖(民間對觀音菩薩的稱呼)神尊渡海來台,到處遊歷,後於今日臺南白河區仙草埔結廬供奉,誦經勸化附近善信。西元1747年,參徹禪師之徒弟鶴齡禪師走訪地方紳耆,盼出錢出力創設佛殿,乃建大仙寺。西元1796年,鶴齡禪師之徒弟應祥禪師在枕頭山南腰覓得一靈穴,並自大仙寺分迎觀音佛祖來此供奉,此為碧雲寺之開基。西元1808年,應祥禪師於枕頭山腰鳩工庇材,建立寺宇大殿,此即為現今之碧雲寺。但根據耆老口述,放鴿笭活動於日治時期便已經廣泛流行,甚至到日治末期戰爭開始日本人禁止放鴿笭,因笭聲似空襲警報。 過去掛粉鳥笭流傳地區大抵分布於八掌溪、急水溪、將軍溪、曾文溪流域下游平原聚落,而隨著時代變遷,僅存八掌溪、急水溪之間下游聚落,也就是嘉義縣義竹鄉、臺南市學甲區、鹽水區、新營區保留此項風俗。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