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街穿梭百年時光隧道

新竹市北區

北門老街

北門老街

新竹市北區

北門街穿梭百年時光隧道

北門老街

2023-11-03

新竹市今日是一座現代化的科技城市,然而,三百多年前,這片土地卻是一片荒涼、荊棘叢生、鹿兒奔馳的地方,是道卡斯族竹塹社的居住地。明鄭時期,臺灣北部發生了番亂事件,也開始了新竹地區的拓墾歷程。

在這段歷史中,有一位名字被人遺忘的人——王世傑,他原籍福建同安,在番亂時期擔任運糧官,為鄭軍提供糧草,因此取得了開墾竹塹的權利。他以竹塹暗街仔為中心,率領福建同安鄉親興建水圳(即後來的隆恩圳),引水灌溉,開墾農地。從竹塹暗街仔開始,他帶領人們向西北、西南兩個方向拓展,建立了數十個聚落。

暗街仔現今只是一條小巷弄,容易被忽視。然而,在東前街36巷,你可以看到一塊木頭上的解說牌,提醒遊客這裡可是「新竹第一街」。

在當時,竹塹地區的居民每天用竹籃挑著農林產品進城販售,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市集,有米市、柴市、炭市、魚市、菜市等,貨品分類非常細緻,市場交易十分活躍。

到了清末的光緒年間(1875-1895),竹塹港開始與中國各港口進行直接貿易,使竹塹城北門大街的商業活動達到了巔峰。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臺灣被割讓給日本,城北門大街的繁華逐漸式微。儘管如此,北門大街上仍然有一些老店在堅持經營,這些百年老店的招牌依然吸引著遊客。

在北門大街上,有一家名為新復珍商行的百年老店。這家店的創辦者吳張煥女士發明了竹塹餅,一種內餡夾有肉粽的美味食品,成為當地的特產。另外,還有一家名為老振興的商店,以及杏春德記中藥行,這些商店在北門大街上歷經百年風雨,依然屹立不搖。

即便商業風華已逝,但在北門大街上,那些褪色的清水紅磚、斑駁的建築,依然保留著新竹獨特的城市風格和歷史記憶。這片土地見證著時光流逝,也訴說著新竹城市的故事。

相關文章

2023-11-03

大溪區位於桃園市,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在日治時期,大溪被稱為『大科坎』,位於大漢溪溪畔的台地上,曾是台灣重要的內陸港口。明清時期,運輸船隻可以從淡水、大稻埕、艋舺來抵達大溪,因此大溪成為繁榮的商業交通中心。然而,到了大正14年,隨著桃園大圳完工,大漢溪的河運斷絕,大溪的繁榮時期也告結束。

2023-09-26

浩天宮內保存清代道光年間設立之「正堂嚴禁私墾碑」、「特示嚴禁私墾牛埔碑」及光緒年間所立之「五福圳告示碑」,記載了開墾時期私墾侵佔牧埔用地及五福圳水權糾紛之事項另有「德保生民」一匾,係「戴潮春事」後,同治3年(1864)由彰化知縣王楨、守備鄭榮獻匾酬謝神恩庇祐。在重建清領時期唐山過臺灣的墾民之發展具有相當的歷史價值。

2023-10-30

斗六本為富庶繁華之地,自清光緒19年(1893),雲林縣城自竹山雲林坪搬遷至斗六為始,此地便在政治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隔年完成的雲林縣采訪冊也說,當時斗六城內住有一萬居民。可惜日治初期為鎮壓斗六地方反叛勢力的雲林大屠殺,還有明治41年(1908)的斗六大地震,都讓斗六元氣大傷。還好斗六依舊是斗六郡治,並且又有火車站的加持,昭和2年(1927)日本開始市街改正,建立出一條容許汽車行走,並且帶有騎樓的街道,這條街道就是今天的太平路。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