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客家八音演奏家

苗栗縣苗栗市

客家八音-鄭榮興

客家八音-鄭榮興

苗栗縣苗栗市

作曲家客家八音演奏家

客家八音-鄭榮興

2023-11-03

鄭榮興先生是台灣客家八音的傳承者和推動者,具有深厚的音樂造詣和教育背景。自幼隨祖父學習打鼓和曲唱,他是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的第五代傳人。鄭榮興的專業技能包括傳統客家八音演奏、戲曲音樂伴奏、音樂編腔作曲、音樂設計、傳統表演藝術製作和跨劇種音樂設計等。

在他的學習過程中,他得到了祖父陳慶松和祖母鄭美妹的傳授,並在採茶戲班擔任後場樂師,習得了採茶、四平、亂彈、外江等不同劇種的戲曲音樂伴奏技能。他也拜師於莊胡樺,學習了齋法科儀和後場音樂。此外,他深入學習了北管亂彈戲曲音樂,並在大學及研究所時期受教於多位老師,學習了作曲、音樂理論和民族音樂學等知識。他還前往法國巴黎大學深造,使他具備了兼具表演、創作和學理基礎的才能。

鄭榮興在教育界也有傑出的貢獻。他曾擔任國立復興劇藝學校綜藝團團長、歌仔戲科主任和校長,並在他的領導下,該校被改制為專科學校,成為台灣戲曲教育體系的一部分。他也擔任了國立台灣戲曲專科學校和戲曲學院的首任校長,並在他的帶領下,這些學校為台灣的客家戲曲教育提供了完整貫通的正規教育體制,包括國中、高中和四技。他的貢獻不僅體現在音樂藝術上,還體現在教育事業的推動和培養新一代的音樂人才。

相關文章

2023-11-14

保西代天府又稱大人廟,主祀朱、池、李三府千歲,為古昔「保西里」之境主廟,下轄5里「八保庄」,為南關線三大廟之一,與關廟山西宮、歸仁仁壽宮自古即有交陪關係,其中一廟建醮,另兩大境主廟必連動支援,建構出南關線之信仰圈與生命共同體意義。大人廟之首科王醮始於1925年,為不定期舉辦,迄今六科,已有近百年歷史。

2023-11-06

許坤仲是北排灣(Raval)族人,他所屬的家族是Pavaval jung(巴瓦瓦隆),是一個世襲的工藝家族。這個家族的先輩們都精通雕刻、打鐵、建築等精緻手藝。許坤仲從小就開始傳承父親(Vaiki)的打鐵、禮刀和排灣笛等製作技藝。他的製作技藝尤其在口笛和鼻笛方面表現得非常精湛。他常常在笛身上雕刻各種紋飾,包括陶壺紋、人頭紋、百步蛇紋、連杯紋,以及狀似蛇身鱗片的菱形紋等。這些雕刻非常精巧細緻,使得他的作品在音樂性傳承的同時,也具有了視覺藝術的表現。這成為了許坤仲筆下鼻笛最獨特的特色之一。

2023-11-07

東華皮影戲團為家族代代相傳,是臺灣具有悠久歷史的皮影戲團。與眾不同之處即是配合時宜,不只侷限於表演古老傳統技藝,而能作各方面改良,例如影窗加大、影偶尺寸亦增加,色彩更鮮豔,各關節操縱自如,並能作出高難度技巧及隨時可變幻製造畫面特殊效果的燈光等。 東華皮影戲團除了名滿南部地區外,民國四十至五十五年代是皮影戲業當中,唯一走遍全省各戲院能叫座的戲團。先後應邀前往日本、菲律賓、香港、美國等地演出。更由於第五代團長張德成先生對皮影戲的貢獻甚鉅,於民國七十四年榮獲第一屆民族藝術薪傳獎,並於民國七十八年當選全國首位重要民族藝術藝師。目前第六代團長張榑國、張義國先生於民國七十六年起繼承衣缽接掌主演之職,並對臺灣皮影戲之保存、推廣不遺餘力。除了保持傳統之外另加創意,以靈活富有節奏的演技廣受觀眾好評。曾榮獲傑出藝術薪傳金獅獎,全國十大傑青年薪傳獎及教育部重要民族藝術皮影戲首位習藝結業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