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東三陣之一

臺南市關廟區

保東埤仔頭關帝廟拍面宋江陣

保東埤仔頭關帝廟拍面宋江陣

臺南市關廟區

保東三陣之一

保東埤仔頭關帝廟拍面宋江陣

2023-11-15

埤頭關帝廟之香火始於清康熙年間,廟宇經天災數次重建,人口也因瘟疫敗庄而有流動,戰後初期,埤仔頭人口漸多,庄民乃商議建關帝廟於現址。埤仔頭拍面宋江陣歷史早於建廟之前,約於1940年代前期即已存在,與新化頂山仔腳朝天宮、關廟下山仔腳關帝廟兩地同為36人拍面宋江陣,合稱「保東三陣」,若有廟會舉行,三陣齊聚,聲勢盛大,如108條好漢再現。

本陣約於1940年代前期即已存在,成員皆為庄民,長期自主參與,每逢慶典必組陣、出陣,從不間斷,顯現出民間之高度認同。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為南關線拍面宋江陣之一,與頂山仔腳、下山仔腳之拍面宋江陣合稱「保東三陣」,顯著反映此地拍面宋江之地方特色。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登錄基準「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傳統服飾(具五行象徵)與扮相、臉譜等,迄今維持數十年,出陣必穿草鞋,且由村民自編。陣式分上下半場,一共八種陣法,皆維持傳統形式,尤其鴟鴞陣、羅經陣與收尾拜旗等,尤具特色。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3款登錄基準「其表現形式及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相關文章

2023-11-13

民雄原名打貓街,據傳乾隆年間,7月1日起,每日下午陰風慘淡,嘗聞鬼聲啼哭,人人畏懼,時有觀音大士,屢次顯身,俾街中人共見之,向一丈餘,頭生雙角,身穿紅甲,青面獠牙,若見大士陰風輒止鬼聲皆息,人知大士足以鎮壓孤魂。於是每年普渡期間用紅緞塗大士爺神像奉祀壇中,並進行普渡儀式,並於結束後火化大士爺升天。本普渡活動為本縣民雄地區重要的民俗活動,具有傳統性、地方性及文化性,爰予以登錄為民俗。

2023-10-12

萬和宮天上聖母老二媽源自清朝嘉慶8年,具備特有傳說與信仰活動,尤其為臺灣唯一的神明(媽祖)省親活動。此民俗活動具備先民來臺的開發精神及聚落活動的特殊性,結合了西屯與南屯居民的情誼與交流,是地方信仰及民情的結合之展現,認為有重大歷史意義與地方特色。

2023-11-07

Payas•Temu楊德福先生是口簧琴演奏家,擅長泰雅族傳統口簧琴演奏。他不僅精湛獨特的吹奏技法,還能完整體現口簧琴這項藝能,並與口唱和舞蹈結合,形成獨特的音樂與視覺饗宴。他從單簧到四簧口簧琴,皆展現出優秀的吹奏技巧,尤其在四簧琴中能演奏出多達10種曲調,充分展現了在地族群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他的演奏不僅具有特殊性,還展現了泰雅族傳統文化的美感,使得這項傳統藝術更加璀璨夺目。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