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回失落的貝神

高雄市桃源區,高雄市那瑪夏區

拉阿魯哇族Miatungusu(聖貝祭)

拉阿魯哇族Miatungusu(聖貝祭)

高雄市桃源區,高雄市那瑪夏區

尋回失落的貝神

拉阿魯哇族Miatungusu(聖貝祭)

2023-11-14

Miatungusu(聖貝祭)是拉阿魯哇族最重要祭典,內容與早期文獻紀錄吻合,具有傳統性與歷史性。此祭典藉由儀式及歌舞再現歷史,不僅顯示聖貝(代表祖靈)的神聖性,亦於儀式中再現族群遷徙歷史,更反映了拉阿魯哇族社會制度、狩獵、出草、飲食、歌謠與舞蹈,具文化性。

族人及各家族均參與儀式及活動,凝聚族人向心力及認同,具典範性。

相關文章

2023-10-13

根據地方耆老的傳述,百年前古早的葛瑪蘭城,有一位名叫「貓仔枝」的賣麵龜小販,因終年身體欠安,逐至城隍廟請示城隍爺,經神明指示-於中元普渡前日,貓仔枝需組織一隊吹鼓陣,繞境宜蘭城的東、南、西、北四方,而後貓仔枝逐不藥而癒。後於嘉慶元年(1796)由李臣春先生迎請至中田寮演戲埔奉祀,時至嘉慶七年(1802)方塑金身。由於香火鼎盛故自咸豐五年(1855)由忠寮聞人李媽諒倡議規劃下開始輪祀,原中田寮和水梘頭同屬一庄,後因燕樓李家人才輩出於清光緒 十一年乙酉科(1885)李貽電、李宗炳叔姪同榜武舉,光緒十七年辛卯科(1891)李宗聛中文舉,經擲筊聖示增加中田寮庄加入輪祀在每個庄里間九年一輪,160幾年來代代相傳,尤其是每年祝壽活動、過爐繞境、爐主厝的安爐大典皆為輪值庄里的重要慶典。並且在輪值年度每月在輪值庄里舉辦祭拜、犒軍、普施儀式。

2023-11-03

北管戲曲是台灣民間的重要傳統,曾在台灣的節慶、廟會和其他慶典活動中扮演關鍵角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並在台灣流行,特別是因為其適應廟會的熱鬧氣氛而迅速流行。北管戲曲也被稱為「亂彈」,是一種相對容易理解和受眾廣泛的戲曲形式,相對於其他更傳統的崑曲形式。

2023-11-07

東華皮影戲團為家族代代相傳,是臺灣具有悠久歷史的皮影戲團。與眾不同之處即是配合時宜,不只侷限於表演古老傳統技藝,而能作各方面改良,例如影窗加大、影偶尺寸亦增加,色彩更鮮豔,各關節操縱自如,並能作出高難度技巧及隨時可變幻製造畫面特殊效果的燈光等。 東華皮影戲團除了名滿南部地區外,民國四十至五十五年代是皮影戲業當中,唯一走遍全省各戲院能叫座的戲團。先後應邀前往日本、菲律賓、香港、美國等地演出。更由於第五代團長張德成先生對皮影戲的貢獻甚鉅,於民國七十四年榮獲第一屆民族藝術薪傳獎,並於民國七十八年當選全國首位重要民族藝術藝師。目前第六代團長張榑國、張義國先生於民國七十六年起繼承衣缽接掌主演之職,並對臺灣皮影戲之保存、推廣不遺餘力。除了保持傳統之外另加創意,以靈活富有節奏的演技廣受觀眾好評。曾榮獲傑出藝術薪傳金獅獎,全國十大傑青年薪傳獎及教育部重要民族藝術皮影戲首位習藝結業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