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部落團結與勇氣

台東縣

布農族malahtangia射耳祭

布農族malahtangia射耳祭

台東縣

展現部落團結與勇氣

布農族malahtangia射耳祭

2023-11-14

布農族人是從hanito精靈的基礎、崇敬「天」(Dihanin)和祖靈的概念上,發展出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和祭典儀式。 臺東的布農族人,從19世紀初開始,分別由今南投、花蓮跨越中央山脈,進入今臺東縣新武路溪流域及大崙溪流域建立聚落。日治時期被日本殖民政府強迫集團移住到新武呂溪、北絲鬮溪和卑南溪流域。這些被移住的部落,縱然在艱困的環境下,因生活習性使然,傳統的信仰和祭儀仍然保存。

臺東縣布農族的Malahtangia射耳祭,除了位居偏遠的部落外,從日治末期開始,因種種外來因素的影響,有些氏族已經中止了。但某些氏族還是在惡劣的環境下努力保存,例如海端鄉的利稻、霧鹿部落,初來部落的王家和胡家等,就一直堅持在自己的祭場定期辦理射耳祭。1960年代(民國50年代)時,布農族的傳統祭儀明顯受到政府和教會的壓抑。隨著小米栽種的減少,和對經濟作物與薪資勞動的日漸依賴,農事祭儀包括射耳祭也日漸荒廢。但是在霧鹿,大約也是1960年代時,先是傳統射箭被納入運動會的競賽項目中。1970年代後期,鄉公所也開始要求霧鹿部落恢復辦理射耳祭。霧鹿部落於1986年(民國75年)成立了「布農山地傳統音樂團」(簡稱布音團),四處表演和參加比賽,先後出國往法國、德國、荷蘭、瑞士、大陸、日本、新加坡巡迴演出。2003年與美國著名大提琴家David Darling合作,出版「Mihumisa(n)g祝福你」專輯。2004年前往英國,作6場巡迴演出。2010年布音團演唱的「八部傳說布農」專輯,獲得第21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讓布農族的Malahtangia射耳祭和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馳名國內外。 1987年(民國76年)政府解嚴,1991年在國家劇院公演了〈布農族樂舞篇〉,讓布農族人找回了自信和自尊。晚近也發展出「文化」的自我認同,布農族人的「文化」,就是跟漢人有別的生活方式。從此以後,不但是海端鄉和延平鄉恢復了Malahtangia射耳祭,更進而辦理全鄉的射耳祭,和全國的射耳祭。

相關文章

2023-11-03

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的創立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間,即約在西元1840年左右。這支南管樂團的創社始於當時,由王崑山先生(號稱虎先)所領導。他是南管音樂及南管戲曲泉州派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聚英社在本縣南音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當地南管音樂的代表性團體。這支樂團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展現了當地南音文化的獨特魅力。因其對於傳統南管音樂的貢獻,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被譽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得以延續並傳承南管音樂的精髓。

2023-11-07

南管新錦珠劇團具備前、後場的戲班,並且擅長進行「九甲戲」的表演與教學。他們的演員唱腔優美,身段細膩,展現出溫婉柔美的特色,具有高度的藝術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1目的登錄基準,即「具有藝術價值者」。此外,南管新錦珠劇團保存了臺灣九甲戲「南唱北打」的獨特藝術特色,表現出特殊性。他們的技法優秀,保存了九甲戲的傳統藝術元素,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2目的登錄基準,即「構成傳統藝術之特殊藝能表現。其技法優秀者。」

2023-11-13

阿美族裡的祭師(sikawasay)指的是擁有神靈的人、祭師有男有女,不分年齡,是一種為私人與部落執行祭祀的「祭祀團體」。里漏部落祭祀團體目前僅存九名祭師,全為女性。祭師均並非自願團體,而是必須精神靈所挑選經生病或作夢後,由媽媽級祭師鑑定認可後才有資格參加,平時亦須遵守禁忌,如終生不吃蔥、蒜、羊、雞、兔等;儀式當日禁吃蔬菜類及魚類;儀式期間不得與伴侶行房事,不碰生水,不遠遊等,一切的禁忌是為了與世俗的世界劃清界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