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宵祈安繞境文化節

雲林縣水林鄉

水林番薯寮媽元宵夜巡

水林番薯寮媽元宵夜巡

雲林縣水林鄉

慶元宵祈安繞境文化節

水林番薯寮媽元宵夜巡

2023-11-14

雲林縣水林鄉蕃薯厝庄順天宮,創建年代:依據水林鄉蕃薯厝洪氏族譜記載於清康熙七年(西元1668年),係由洪氏祖先(洪月)翁前往大陸福建莆田湄洲朝天閣媽祖廟,恭請大媽(全國僅存的最悠久的湄州站身媽祖)、千里眼及順風耳大將軍來台,在蕃薯厝搭草廟祀奉,因此當時蕃薯厝就以媽祖從朝天閣請來就命名為「朝天宮」。因年久草廟上攀滿蕃薯藤,因此又稱為蕃薯寮媽。根據舉人洪近其先生,(原名洪神助後改為洪近其,其人跛腳但學問好精於刻印屬本庄人)賜贈的「番珠厝庄朝天宮符印」(如下圖),刻治年份為道光二十年(1832年),可知原蕃薯寮媽宮廟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順天宮,而是「朝天宮」。北港媽祖根源也來自於湄洲朝天閣,西元1694年時由樹璧和尚移駕來台供奉,且原來宮廟名稱為天后宮,是之後經過改建後才更名為現今的朝天宮。相傳一日蕃薯寮媽降旨,為了與北港朝天宮區隔,深怕被誤解神尊為北港媽祖之分靈,故希望改名為今日的順天宮。

於清咸豐十年(西元1860年)整修大廟後並改稱「順天宮」,民國五十四年再次重修。水林蕃薯厝順天宮為開台第一鄉水林鄉當地歷史最久的媽祖廟。 每年元宵節起三天三夜的蕃薯寮媽元宵夜巡活動,始於何時開始已不可考,但根據耆老所說於日治時期之前即有,已是本村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年度盛大祭典。夜巡活動特色有面桶炮、射火馬、鑽轎腳、祈平安大龜及迎蕃薯寮媽遶境等,尤其是第三天農曆正月十七日更是盛況空前,活動時常尤晚上開始持續到到隔天中午前才結束,總吸引全國各地民眾蒞臨參與,在台灣元宵民俗盛會有「北部平溪天燈 、中部雲林水林蕃薯寮媽三天三夜元宵夜巡、 南部鹽水蜂炮 、東部炸寒單爺」,當地活動具有幾百年的歷史,可堪稱屬於文化上的軟古蹟,至今仍保存下來,雖然遶境範圍已沒有像清朝時期範圍那麼大,但是在蕃薯寮媽三天三夜的遶境時間則是拉長,綜觀全台各地民俗慶典活動,大多遶境時間拉長是因為遶境範圍大,其密度就會比較不足,而蕃薯寮媽三日遶境範圍雖在蕃薯村與山腳村兩村的區域內進行,在遶境過程中,家家戶戶為了將媽祖留在自家久一些,故以施放大量的煙火,希望能獲得媽祖娘娘更多的庇祐,但同時也將遶境時間拉長,足已得知其煙火密度及信徒、旅外子弟熱情參與的精彩程度,能代表中部元宵文化慶典的民俗節慶文化活動。過程年年精彩,旅居他鄉遊子更企盼此時回鄉參與,也具家鄉獨老見到孩孫的凝聚性團圓意義,儼然是「蕃薯厝的過年」,也使得一年比一年更為熱烈盛況。 蕃薯寮媽元宵夜巡是咱庄頭、也是咱雲林縣的重要文化資產,值得大家好好傳承與保存,這項無形文化資產,只要好好規劃發揚光大,一定能引進觀光遊客,帶動地方繁榮。順天宮蕃薯寮媽與善男信女生活、學業、職業、社區發展是如此的緊密連結,深深的正面影響確實少見。

相關文章

2023-11-14

1915年(大正4年)就已經有8月24日「龜醮」祭儀的紀載,祭儀作為寺廟每年的例行祭典,但錶此祭儀已經長時間持續舉辦。因此我們可以推測「龜醮」或許早在清領時期便已出現。 喜樹萬皇宮「龜醮」的傳說,描述喜樹庄某天牽罟意外捕捉到大海龜,在眾人的決議下遭到分食,使本已修煉成道的龜精憤怒不平,進而降災於喜樹庄,有分食的庄民家當晚遭受祝融,未參與分食的民家則安然無事。後來在神明們的協助下與龜精進行調解,指示每年農曆8月24日舉行醮典祭儀,製作仙舟添載日常用品,將其焚化迴向給龜靈公,以示庄民道歉之誠意。

2023-11-14

「上白礁」係「前往白礁鄉謁祖」之意。據考證,學甲上白礁源於清領時期,學甲地區鄉民經常於保生大帝神誕日前的農曆3月11日返回原鄉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謁祖;日治時期後由於臺灣、中國民間往來受限,遂逐漸改於當年登陸之處(將軍溪畔)舉行隔海謁祖祭典。初期受限於人力、物力,並非年年舉辦,約於20世紀中葉固定為每年舉辦。

2023-10-12

五年千歲遶境吃飯擔的悠久文化-是春祭儀式的主要活動,其內容為平安繞境和「吃飯擔」的午餐會。即農曆元月十五日元宵節舉行,恭請五年千歲到五股十四庄境內遶境祈安,股內信眾組藝閣、陣頭等隨香遊行,並由五股十四庄各股村民輪流提供飯擔給遶境人員食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