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尾挑飯擔熱情出菜開動

臺南市新化區

新化大坑尾擔飯擔

新化大坑尾擔飯擔

臺南市新化區

大坑尾挑飯擔熱情出菜開動

新化大坑尾擔飯擔

2023-11-14

新化鎮大坑里「大坑尾」聖母壇為300多年前居民所共同奉祀,當時只有16戶,居民於是互相宣誓不可「退份」,除非絕嗣無後。 在困苦的年代,聖母壇每年慶典遶境都相當艱辛,幾乎每戶男丁都要出來幫忙。而念及庄社山路路途遙遠,因此,就有各家必須準備餐點給遶境的人員吃飽飯的習俗出現,此地稱為「食飯擔」。

後來居民越來越多,庄域就以聖母壇為中心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居住比較偏遠的住家,如:臭頭崎、崁尾、新化等交通較不便住家,在接近中午時將餐點挑擔至廟埕,讓陣頭及信徒在中午返回庄廟休息時享用。其他較近的庄社,則在黃昏時將餐點挑擔至廟埕,讓陣頭及信徒完成全庄遶境入廟後享用,因此「食飯擔」其實有2 次。 「食飯擔」雖然是說擔餐點,但各家為了讓菜色上得了餐桌,通常會準備得很豐盛,幾乎每戶人家都會用大坑里的特產竹筍、羊肉及土雞等食材,製作傳統竹筍飯、竹筍雞湯、羊肉爐、燒酒雞、酸筍雞、土雞油飯、鹹飯等等。這些菜飯都是主人的心意,許多居民出嫁的女兒、旅外工作的子弟都返鄉來,加上慕名而來的遊客,到處充滿濃濃的人情味。 這個風俗還被賦予重要的意義,那就是若擔來的飯菜被吃光,代表來年會很旺,因此不管現場彼此認不認識,每一位居民都會熱情吆喝招待。

相關文章

2023-10-19

賽夏族paSta'ay的歷史源自賽夏族一個「愛恨交織」的傳說。 相傳距今300多年前,賽夏族部落對岸山洞裡,住著一群身高不滿3尺(1公尺)的小矮人,賽夏族人稱之ta'ay (音譯: 達隘)或戲稱矮人。達隘身材雖矮小智慧卻很高,而且行動迅捷,他們經常教導賽夏族人農耕漁獵技術、治病方法,賽夏族人對他們心存感激,常請達隘喝酒同樂。在每年收成後,也會準備豐盛酒菜招待達隘。但達隘常在喝酒後調戲賽夏族婦女,甚至曾造成賽夏族婦女懷孕之事,導致賽夏族人心生不滿,亟思報復,但不敢輕舉妄動。在某次慶豐收歡樂之夜,達隘又調戲賽夏婦女,一位賽夏青年決心進行報復行動。

2023-10-13

在傳統泛泰雅社會中,男子曾獵首、女子具織布能力,始獲得紋面資格,方能論及婚嫁。紋面禮俗象徵在生命進程中成為「社會人」,肩負成家、保護聚落之社會責任,死後得以進入祖靈界。紋面禮俗含括了傳統泛泰雅文化中生命儀禮、社會責任、超自然觀念等地方知識。雖然今日紋面已不再廣為實踐,轉化為貼紋面貼紙、暫時性紋畫之行為,仍被族人作為族群認同之重要表徵。

2023-11-06

張日貴將屏東滿州民謠保存下來,這種音樂源於最基層的生活文化,反映了當地人的生活和價值觀。他的工作有助於保護和傳承這種音樂形式,同時開創了鄉鎮區域化音樂特質,使得當地文化得以保存。張日貴的努力使得滿州民謠具有獨特的鄉鎮區域化音樂特質。他的創作和表演豐富了這種音樂風格,並且帶有他自己對於當地人情世故的獨特理解,使得音樂更具情感和生命感。儘管保存者能夠開創音樂特質,但滿州民謠的傳承並不容易。這種音樂形式需要持續的努力和投入,才能確保它不會失去。張日貴的工作有助於提高人們對這種傳統音樂的認識,同時也為後人提供了學習和傳承的機會。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