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部落團結與勇氣

台東縣

布農族malahtangia射耳祭

布農族malahtangia射耳祭

台東縣

展現部落團結與勇氣

布農族malahtangia射耳祭

2023-11-14

布農族人是從hanito精靈的基礎、崇敬「天」(Dihanin)和祖靈的概念上,發展出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和祭典儀式。 臺東的布農族人,從19世紀初開始,分別由今南投、花蓮跨越中央山脈,進入今臺東縣新武路溪流域及大崙溪流域建立聚落。日治時期被日本殖民政府強迫集團移住到新武呂溪、北絲鬮溪和卑南溪流域。這些被移住的部落,縱然在艱困的環境下,因生活習性使然,傳統的信仰和祭儀仍然保存。

臺東縣布農族的Malahtangia射耳祭,除了位居偏遠的部落外,從日治末期開始,因種種外來因素的影響,有些氏族已經中止了。但某些氏族還是在惡劣的環境下努力保存,例如海端鄉的利稻、霧鹿部落,初來部落的王家和胡家等,就一直堅持在自己的祭場定期辦理射耳祭。1960年代(民國50年代)時,布農族的傳統祭儀明顯受到政府和教會的壓抑。隨著小米栽種的減少,和對經濟作物與薪資勞動的日漸依賴,農事祭儀包括射耳祭也日漸荒廢。但是在霧鹿,大約也是1960年代時,先是傳統射箭被納入運動會的競賽項目中。1970年代後期,鄉公所也開始要求霧鹿部落恢復辦理射耳祭。霧鹿部落於1986年(民國75年)成立了「布農山地傳統音樂團」(簡稱布音團),四處表演和參加比賽,先後出國往法國、德國、荷蘭、瑞士、大陸、日本、新加坡巡迴演出。2003年與美國著名大提琴家David Darling合作,出版「Mihumisa(n)g祝福你」專輯。2004年前往英國,作6場巡迴演出。2010年布音團演唱的「八部傳說布農」專輯,獲得第21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讓布農族的Malahtangia射耳祭和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馳名國內外。 1987年(民國76年)政府解嚴,1991年在國家劇院公演了〈布農族樂舞篇〉,讓布農族人找回了自信和自尊。晚近也發展出「文化」的自我認同,布農族人的「文化」,就是跟漢人有別的生活方式。從此以後,不但是海端鄉和延平鄉恢復了Malahtangia射耳祭,更進而辦理全鄉的射耳祭,和全國的射耳祭。

相關文章

2023-10-13

關渡媽祖在北臺灣的信仰中,佔著極為重要地位,祂能夠成為臺北市民間信仰的代表神祇,成了北臺灣各地區迎神賽會必須迎請的神明,並以輪庄、年例等方式進行,探究其形成的因素中歸納有以下三點(簡有慶《北有關渡媽──關渡媽祖的信仰及其年例的變遷》論文):

2023-11-08

張碧英參與了2013年的「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滿州民謠—張日貴傳習計畫」第一期傳習計畫,並且具有傳統曲調項目、月琴彈唱、即興演奏和創作新詞的知識和技藝。她在訪查期間展現對民謠文化表現形式的深入理解,並且在傳習計畫結業後擔任教學助理,指導滿州鄉境各中小學的民謠社團和社區民謠班。她多次參加詩詞創作和演唱比賽,並在國內外多項音樂展演和交流活動中取得佳績,具有顯著的傳習能力和意願。

2023-11-03

潘玉嬌出身於戲曲世家,家學淵源深厚,通曉西皮和福路,並且在生旦表演方面傑出。這種家學背景為她提供了扎實的戲曲技藝基礎。潘玉嬌的技藝主要傳承自中部職業內行班傳統,同時她還承襲了家族的北管技藝。她保留了亂彈劇目160齣的表演技藝,這在當今的亂彈戲界中顯得非常珍貴。潘玉嬌是臺灣戰後第一代亂彈童伶,出身苗栗後龍東社班,代表了臺灣職業亂彈班界中的特殊流派。她的表演風格具有區域性代表性,彰顯了臺灣地方戲曲的多樣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