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金門海上的守護神

金門縣金湖鎮

峰上天后宮祭蜂鄉俗

峰上天后宮祭蜂鄉俗

金門縣金湖鎮

東金門海上的守護神

峰上天后宮祭蜂鄉俗

2023-11-14

峰上祭蜂鄉俗乃源於相傳峰上村位於「蜂穴」上,多蜂之故,使得鄉民認為透過祭祀蜂穴之蜂的儀式性過程方能安頓靈穴而能安定居存於生存之環境。因此,峰上鄉民遂於天后宮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上聖母聖誕時設醮慶祝, 慶典中全村共同參與「祭蜂」特殊鄉俗。 峰上祭蜂鄉俗之主要價值在於呈現村落居民的村落擇址觀、傳統風水穴位的概念,以體現村民對於居存空間與宇宙觀之認知。並透過「祭」的儀式行為,突顯先民對於居存空間的平安、牲畜興旺之祈求與期盼,最後達到整體居存空間上的和諧關係。另透過神明形成共同信仰的方式聯結群體,此為於在相互間無血緣關係之村落內群體下超越口頭約束的有效聯結方式,並透過常年的祭祀與遶境巡安過程凝聚村落內部力量與團結情誼。

儀式於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上聖母聖誕時設醮慶祝,慶典中更有全村參與恭迎天上聖母等諸神遶境巡安與食三牲粿儀式後進行。「祭蜂」儀式前,鄉眾於廟埕設桌並置兩頂神輦,桌面擺設三牲、紅鴨蛋、紅龜、「兵飯」與糖粿仔而桌下置臭酸水,後恭請中壇元帥主壇;儀式開始先由鄉老焚香祈祝,並由法司誦經祝禱恭迎眾神蒞壇,後鄉老一手未依固定順序將紅鴨蛋、紅龜與糖粿仔拋擲於鄉眾肩扛左右大幅度擺動之神輦間,另一手持碗盛臭酸水潑灑向神輦間之鄉眾,而鄉眾則冒遭神輦夾擊之險撿拾滾落神輦間之紅鴨蛋;世代以來峰上鄉俗流傳食得紅鴨蛋能帶來福氣與好運,而鄉民亦堅信不移,故「祭蜂」儀式過程鄉眾無不奮力撿拾紅鴨蛋;另鄉民會於儀式後撿拾盛裝散落於地之紅龜、糖粿仔及剩餘臭酸水餵食牲畜,希望牲畜亦能健康平安興旺。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同時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3款登錄基準「其表現形式及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相關文章

2023-11-02

賴碧霞女士是台灣客家山歌的代表性人物,她的才華和努力為客家山歌的傳承和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她的唱腔婉轉細膩,擅長各類型的客家山歌演唱,深受觀眾喜愛。在台灣歷史上,她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重要地位。根據桃園縣傳統表演藝術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的審議,賴碧霞女士符合「傳統表演藝術民俗及有關文化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所稱之藝術性、特殊性及地方性的要求。因此,她的登錄具有充分的理由。

2023-10-13

馬祖居民的原鄉—福建福州語系地區,自古以來即有元宵節鬧花燈、擺暝、迎神、遶境等民俗活動,其熱鬧程度猶盛於春節,移民到了馬祖列島,原鄉的習俗自然也帶至新居地,平日大家忙於生計,春節、元宵節時正是農漁業的淡季,人們一方面可以獲得短暫的休息,另一方面也要有可供調劑的娛樂休閒活動,同時把敬神明的活動放在此時進行,在敬神明的活動中亦可以凝聚宗族、村長、信徒們的意識和增強團結的力量。

2023-09-18

泰雅音樂文化的呈現,平時呈現在一切生活的活動中,特別是在「歡樂之日」。「歡樂之日」在泰雅語稱之(sinqasan na ryax),「sinqasan」(歡樂日)是「pqas」(喜樂)之衍生詞,「pqas」(喜樂)是一個詞幹。「sinqasan」(歡樂日)會呈現「qwas na kinb 張協成石廠位於大稻埕北段,靠近淡水河畔的碼頭區。1937年,石匠師張木成在此地建立了自己的店宅,而這座建築的完成時間也恰好與他的出生年份相同。如今,這座店宅已經沒有人居住,但仍是私人所有的財產。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