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溪畔飲水思源

臺南市學甲區

學甲上白礁

學甲上白礁

臺南市學甲區

將軍溪畔飲水思源

學甲上白礁

2023-11-14

「上白礁」係「前往白礁鄉謁祖」之意。據考證,學甲上白礁源於清領時期,學甲地區鄉民經常於保生大帝神誕日前的農曆3月11日返回原鄉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謁祖;日治時期後由於臺灣、中國民間往來受限,遂逐漸改於當年登陸之處(將軍溪畔)舉行隔海謁祖祭典。初期受限於人力、物力,並非年年舉辦,約於20世紀中葉固定為每年舉辦。

學甲上白礁由「學甲十三庄」信眾共同參與,平常年之一日香路僅遶境學甲、中洲兩大庄;為求十三庄之和諧與向心力,遂衍生遶巡十三庄的三日香路,即「學甲刈香」(簡稱為學甲香)。早期刈香為不定期舉行,1988年後漸漸形成四年一科,固定於子、辰、申年舉行。

學甲上白礁為大臺南重要香科之一,其每年舉行的遙祭祖廟與中華民族列祖列宗儀式,是泉州移民的歷史見證,亦是民間文化溯源不忘本、飲水思源之具體體現,具有重大意義及高度文化代表性。學甲上白礁儀程複雜多元並富含在地文化特色,有儀式性的宮內祭典、白礁亭謁祖祭典;有傳統出香及入廟儀式的法師接香、將軍溪畔「大道公埔」的請水請火請香、廟埕過火淨穢等等儀式;刈香繞巡十三庄並有過堡之俗,香陣中穿插自組藝閣、文武陣頭,更有報馬牛、報兵、蜈蚣陣、道士淨案等開路者,表現形式與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樣貌。學甲上白礁歷經清領、日治及戰後等時期,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十三庄的泉州移民後代與慈濟宮信徒,仍持續共同舉辦及參與每年的上白礁及四年一科的學甲刈香。形成學甲地區歲時祭儀重要環節,不僅是外出移民回鄉團聚的節日,也是十三庄聯盟表達團結互助的重要場域,充分展現深厚的文化生命力。

相關文章

2023-11-14

「全臺首邑縣城隍廟」創建於1711年(清康熙50年),為臺南三所清代官建城隍廟之一。縣城隍夜巡起於1970年代城隍爺之神示,早年為不定期,並曾中斷數年,2007年起定期於農曆7月過後首個周六下午進行至當日深夜,模式固定並延續迄今。本民俗屬農曆7月後之祭儀,意在驅鬼除煞,每年依神示之路關,於舊府城四城門內之範圍進行夜巡,捉拿逾期未歸之鬼魂,並於城隍爺擇定之路口進行「路祭」。本民俗為府城地區唯一定期舉辦之城隍夜巡,辦理迄今獲地方信眾高度認同,已成府城地區城隍信仰活動中重要之一環,極具獨特性與在地性。

2023-10-13

馬祖居民的原鄉—福建福州語系地區,自古以來即有元宵節鬧花燈、擺暝、迎神、遶境等民俗活動,其熱鬧程度猶盛於春節,移民到了馬祖列島,原鄉的習俗自然也帶至新居地,平日大家忙於生計,春節、元宵節時正是農漁業的淡季,人們一方面可以獲得短暫的休息,另一方面也要有可供調劑的娛樂休閒活動,同時把敬神明的活動放在此時進行,在敬神明的活動中亦可以凝聚宗族、村長、信徒們的意識和增強團結的力量。

2023-11-14

新化鎮大坑里「大坑尾」聖母壇為300多年前居民所共同奉祀,當時只有16戶,居民於是互相宣誓不可「退份」,除非絕嗣無後。 在困苦的年代,聖母壇每年慶典遶境都相當艱辛,幾乎每戶男丁都要出來幫忙。而念及庄社山路路途遙遠,因此,就有各家必須準備餐點給遶境的人員吃飽飯的習俗出現,此地稱為「食飯擔」。
Scroll to Top